
原文
咸: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
解析
咸:亨,利贞;取女吉。
【白话】《咸卦》象征感应: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娶妻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白话】《象辞》说:《咸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兑(泽)上,为山上有泽之表象,即上方的水泽滋润下面的山体,下面的山体承托上方的水泽并吸收其水分的形象,因而象征感应;君子效法山水相连这一现象,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
初六,咸其拇。
【白话】初六,感应发生在脚的大拇趾上。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白话】《象辞》说:“感应发生在脚的大拇趾上”,说明其感应志向是向外追求。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白话】六二,感应发生在小腿肚上,是由于急躁妄动,这样就会发生凶险的事情;若是安居静处,便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会发生凶险的事情,但是只要安居静处,便可以避灾远祸了。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白话】九三,感应发生在大腿上,一味地跟随着别人任意妄动,这样前去行事,必然导致灾祸。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白话】《象辞》说:“感应发生在大腿上”,说明不能安居静处,自我克制,而是性情急躁,随心所欲地任意妄为;“盲目地跟随别人任意妄为”,是因为它所执意追求的过于低下卑劣了。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白话】九四,内心保持纯洁无邪的态度,就可以获得吉祥,没有后悔;心猿意马地与朋友交往,朋友会报答你的情意。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白话】《象辞》说:“内心保持纯洁无邪的态度,就可以获得吉祥,没有后悔”,说明九四爻并没有因感应而遭受祸害;“心猿意马地与朋友交往”,朋友面必然窄,影响也小,不能遍及于天下人。
九五,咸其脢,无悔。
【白话】九五,感应发生在脊背的肉上,不会发生后悔。
《象》曰:“咸其脢”,志未也。
【白话】《象辞》说:“感应发生有脊背的肉上”,说明其只知独善其身,这样它的志向难免过于浅薄了。
上六,咸其辅、颊、舌。
【白话】上六,感应发生在牙床、脸颊、舌头上。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白话】《象辞》说:“感应发生在牙床、脸颊、舌头上”,说明其只是玩弄三寸不烂之舌而已。
《彖》
下之而后得,必贞者也。取而得贞,取者之利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情者,其诚然也。“云从龙,风从虎”,无故而相从者,岂容有伪哉!
卦意
第31卦泽山咸(咸卦)相互感应
中上卦
象曰:运去黄金失色,时来棒槌发芽,月令极好无差,且喜心宽意大。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兑)相叠。艮为山;泽为水。兑柔在上,艮刚在下,水向下渗,柔上而刚下,交相感应。感则成。
事业:和为贵,和则万事兴,务以诚感人,以诚待人。广泛交往朋友,谦虚礼让。树立大志向,坚持主见,不可盲目随大流。不利时应安居待机,不可妄动强求。
经商:有利可图。但应以纯正之心,以诚待人,加强合作。市场若不景气,决不可妄动,不可强求,而应静待发展。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求名:志向应宏大,脚踏实地,虚心请教他人,使人悦而应,帮助、重用自己。切莫自我封闭,更不得冷漠孤僻,以广阔的胸怀发展自身。
外出:虽希望外出,但暂时不宜远行。待时机成熟时再出行。
婚恋: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双方很有感情,但动机务要纯正,婚姻方可幸福、永久。
决策:吉祥如意。人际关系好,善于交际。以真诚的态度,无私的心去处世,不会有不利的地方。与他人合作应坚持原则。办事不可优柔寡断。不顺利时,应停止行动,总结经验,以图发展。待人诚恳,但不可与玩弄口舌的小人交往,防止受骗。
出处简介
《周易》也叫《易经》,至少从战国时代起,就被看作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后来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 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 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必读之篇。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国古中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与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序卦传》讲述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实际上,“传”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说经文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