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许仲琳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现将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担心,后来就根据《尚书 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 卷六 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有人认为《封神演义》系王世贞所作,说王世贞写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后,命令他将书稿献给皇上看.王世贞担心不妥,通宵达旦写了部《封神演义》,代替《金瓶梅》上呈.王世贞因疲劳过度,连头发也变白了.这些传闻因无可靠证据,不足为信.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本世纪30年代,张政烺考订"元时"系"明时"之误.根据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
绣像本封神演义与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绝当时.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获取好成绩,于是抛弃儒服,头顶黄冠作方外游客,几次碰到高人异士,学了不少仙真秘诀,后来撰写了数十种有关仙释的书籍,并为《庄子》作注,名《南华副墨》.不少学者认为,陆西星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以他的经历修养,应该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但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说,《封神演义》的作者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为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余皆不题撰人。《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元时道士陆长庚撰”,张政良谓“元时”乃“明时”之误,长庚乃陆西星字。西星,江苏兴化人。诸生,所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选有西星诗二十四首。
明金阊舒载阳刊本。首李云翔为霖甫序,图五十叶。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字。【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复明本,别题《封神传》,图二十叶,半叶十五行,行三十二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蔚文堂复明刊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钟伯敬先生评”。半叶十五行,行三十二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文中“玄”、“胤”皆不讳。“四雪草堂订正本”题“钟敬伯先生原本”、“四雪草堂订正”。图五十叶,正文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板心下题“四雪草堂”,首康熙乙亥(三十四年)褚人获序。【藏北京图书馆】康熙三十四年序善成堂藏板本,有图三十二叶,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藏辽宁图书馆】乾隆四十七年茂选楼刊本。【藏南京图书馆】
-
---出《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无题
许仲琳
人人贪恋春三月,
留恋春光却动心。
劝君休错三春景,
一寸光阴一寸金。
【全书简介】
封神演义原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约成书于隆庆,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余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原书最早追溯可能是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全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文王姬昌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外,《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人物介绍】
(前是正史,后是故事,《封神演义》是小说请不要混淆)
纣王
正史:商朝最后一任君王,是与夏末代王桀齐名的暴君。名辛,为帝乙的儿子,纣是谥号,辛是名字,故又称帝辛,史称为纣王。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武艺高超,力大无穷,曾徒手和猛兽格斗。曾多次攻伐东夷,俘获了大量奴隶,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
故事:纣王以荒淫残暴著称。他喜好饮酒,贪于女色。宠爱妲己,为了讨得其喜欢,纣大兴土木,扩建沙丘的宫殿苑囿,将野兽飞鸟散放其中,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宴会,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极尽铺张奢靡之能事。他又巧取豪夺,高赋重税,残酷地压榨人民,以满足庞大的开支。他还大施淫威发明一种“炮烙”的刑具,用铜铸成空心柱子,柱子中烧红炭火。将不满他暴行的臣民脱光衣服,绑在铜柱上活活烤死。他将人砍头剁脚,视为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剖开妇人腹部取胎儿取乐,残忍到了极点。
纣王的种种暴虐,最终导致他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商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这时候在西方,一个新兴的国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继位后,他表面上服从商的统治,暗中积蓄力量,进行灭商的准备工作。他修德行义,礼贤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增强实力。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承他的事业。时机成熟后,姬发在姜尚的辅佐下,率领大军讨伐。这时,纣王废黜了忠臣微子、箕子,杀了叔父比干,正和妲己在鹿台饮酒作乐,听到消息,匆忙把70万奴隶编成军队,开上前线迎战。
两军在牧野相遇,周军人人奋勇冲杀,商军毫无斗志,纷纷倒戈,迎接武王姬发。纣王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无力回天,无路可走了,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其时约公元前11世纪。商的灭亡,有着政治衰微、社会动荡、经济凋疲等多种原因,但纣王的倒行逆施,造成众叛亲离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这600年江山的彻底崩溃。
妲己
正史: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商纣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以食。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
故事:在《封神榜》中妲己被写成了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可惜了,本人感觉是女娲的错)。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申公豹
姜子牙师弟。阐教的道士,妨碍封神计划。是一个有能力却不得人心的反派角色,不过书中描写比起姜子牙求助他人和有强力法宝本身实力强大的他更让人有深刻记忆。
准提道人
西方教(后成佛教)二教主,带有缘西去的人。
【艺术特色】
它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杨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内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胁下长有可以飞翔的肉翅,哪吒则能化为三头八臂。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陆压的躬身杀人之术等,都给读者以较深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节也相当曲折生动,如“哪吒闹海”一节,由七岁哪吒在河边的嬉戏玩耍,生发出一段意想不到的争斗,叙来层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时也表现出哪吒由天真顽皮到勇武狠斗的性格发展过程。此外如黄飞虎反出朝歌、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等,也有复杂细致的描写。
此书虽有上述特色,但总的说来,《封神演义》在艺术描写上偏于叙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而多数人物性格并不鲜明,铺叙故事则有重复雷同之处,尤其是数次设阵破阵,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节发展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略逊一筹。但明清以来,它在民间仍得到广泛的流传。
此书有明刻本,100回,国内已无存。清初有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也均为100回。近年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通行本。
另一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