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诸子百家>>>韩非子·孤愤第十一
 
 文章   发布文章 >>>
韩非子·孤愤第十一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19日 20时41分57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韩非子 打印】【纠错

     “孤愤”,系孤独和愤慨之意,“孤”即文中所谓“处势卑贱,无党孤特”;“愤”即愤慨于“重人”“当涂”,“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法术之士不得进,人主不得悟。文中提出“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史记·韩非列传》称:“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人据以断定此文作于韩非入秦之前,但《史记》所言系“书”而非文,盖史迁总称韩子此前之作,非必本文也。况且同是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又云:“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都是古人行文中彼此互见之法,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立论。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照见,洞察私隐私;能法之士句指能够推行法治的人,必强毅强毅,坚定果断而劲直劲直,刚劲正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从事,参与政事,案通“按”法而治官,非谓重人重人,权臣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亏法,枉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句谓其本领能取得君王的信任,此所为通“谓”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听用,被听信和任用,且将烛重人之阴情阴情,阴谋;能法之士劲直,听用,且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贵重之臣,即“重人”必在绳法度之外在绳之外,为法度所不容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通“途”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当涂通“途”,下同之人擅事要擅事要,独揽政要,则外内外内,王国内外为之用矣。是以诸侯不因依靠(当涂之人),则事不应反应,响应,故敌国为之讼同“颂”,下同;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为之用,替重人奔走效劳;郎中郎中,君王近臣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隐瞒罪行;学士学士,学者不因,则养禄据文气“禄”字当系因“养”之注文而衍薄礼卑句谓供养菲薄,待遇低下,故学士为之谈吹捧也。此四助四助,指上文敌国、群臣、左右、学士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通“蔽”,蒙蔽而大臣大臣,指专权之重人愈重。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通“稀”不信爱信爱,作被动用也,又且习亲昵故故旧。若夫即靠近,这里是迎合主心同乎好恶句谓迎合主上,与主上好恶相同,固其所自由进也句谓这本来是他们所用以进身的手段。官爵贵重,朋党又众,而一国为之讼。则法术之士欲干求上者,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恩泽也,又将以法术之言矫矫正,救治人主阿ē,曲辟通“僻”,阿辟,邪僻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处势地位卑贱,无党党羽孤特《广雅·释诂》:“特,独也。”。夫以疏远与近爱信近爱信,指左右近臣争,其数常理不胜也;以新旅客。新旅,与“习故”相对,新进,比喻法术之士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反主意,违背君王的意图与同好恶争,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五不胜,指上文“疏远”、“新旅”、“反主意”、“轻贱”、“一口”之势,以岁数岁数,以年度计算,喻长期而又不得见;当涂之人乘五胜五胜,指上文“近爱信”、“习故”、“同好恶”、“贵重”、“一国”之资条件,即优势,而旦暮独说进说于前君王前面。故《古书虚字集释》:“‘故’,犹‘则’也。”法术之士奚道由得能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故资指法术之士所凭借的条件必不胜而势不两存势不两存,法术之士与重人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过诬者,以公法而诛之二句谓那些法术之士可以用罪名加以诬陷的,就用公法加害;其不可被加被以罪过者,以私剑而穷追究,这里指暗杀之。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僇通“戮”于吏法官诛,必死于私剑矣。朋党比周以弊通“蔽”主,言曲言曲,语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便私便私,利己者,必信于重人矣。故其可以功伐功伐,功业借假借,借口者,以官爵贵之;其不可借以美名者,以外权外权,外国诸侯的势力重之重之,抬高身价。是以弊主上而趋趋附于私门私门,重人的门下者,不显于官爵,必重于外权矣。今人主不合参验合参验,用事实进行验证而行诛,不待见通“现”功而爵禄爵禄,作动词,意谓授予官职和俸禄,故则法术之士安能蒙冒着死亡而进其说,奸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故主上愈卑,私门益尊。

    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中国,中原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壅蔽,受蒙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句指对自己的国家就象对越国一样不能加以控制。智通“知”,下同不类越,而不智不类其国,不察其类相类者也三句谓君王知道自己的国家与越国不同,而不知道自己治下因重人专权失去控制已经不复是自己的国家了,这是不能明察事物类似性的结果。人之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控制而田氏用之用之,掌权。西周初年,周天子把齐国封给太公吕尚,此后吕氏袭封于齐,齐简公四年,大臣田常弑简公,大权独揽,齐王有名无实;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姬氏,晋王室姓姬,故云不制而六卿六卿,原为周天子下统率六军的主将,《史记·晋世家》:“景公十二年,晋始作六卿。”这里指晋顷公、定公时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顷公十二年,六卿控制了晋国政权,晋侯名存实亡专之也。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收取(权柄),是人主不明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袭蹈袭迹覆辙,老路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兵车。古礼天子有兵车万乘,诸侯千乘。这里以万乘代大国,以千乘代小国,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人有所智,是“有所智之人”的倒文而听之听之,听取有所智之人的进言,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说文》:“程,品也。”评定行于不肖二句谓有智谋的人要由愚蠢的人论定他们的计谋,有贤能的人要由无能之辈评议他们的才干,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错乱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修士,道德修养高尚的人且则,下“且”同以精洁精洁,精诚廉洁固身固身,约束自己,其智士智士,有智谋者且以治辩进业治辩进业,依字面义当为研究辩说促进事业。其修顾广圻谓“修”下当脱“智之”二字,据文气当从士不能以货赂货赂,二字同义合成,俱为财物之意事人,恃其精洁精洁,据下文“修智之士”,义亦包括治辩进业,举此以见彼也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请谒,请托矣。人主之左右,行品行非伯夷伯夷,商末贤人,初不受王位,武王灭商后,不食周粟而死,古书常以伯夷与其弟叔齐为道德高尚的化身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精辩,合精洁固身和治辩进业而言之功息,而毁诬毁诬,谤毁诬陷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控制于近习近习,亲近宠幸的人,这里指君王的左右近臣,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修智之吏废,而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参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得信任。二句互文: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与顾广圻云:“与”当在“相”字下相相与,相互之间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与上句“官”互训,职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爵禄,作动词,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使能,与“用私”俱为动宾短语,即任用贤能,臣利在朋党用私用私,任用亲信。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故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改称蕃通“藩”,旧时的属国或属地臣蕃臣,从属国或领有封地的臣属。句谓君主反而变成了权臣的属下,而相室相室,相国,指执政大臣剖符剖符,剖分信符以封赏、任命、攻伐,这是君王的特权。二句言君臣易位。此人臣之所以谲jué,欺诈主便利私也。故当世之重臣,主变势势位。主变势,国君更迭而得固宠固宠,保持宠幸者,十无二三。是其故何也?人臣之罪大也。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当死亡也。智士者远见而畏于死亡,必不从追随重人矣;贤士者修廉而羞与奸臣欺其主,必不从重人矣。是当涂者之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大臣大臣,指“重臣”和“当涂者”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指上文“愚而不知患者”与“污而不避奸者”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收利侵渔,四字皆为动词,意谓搜括贪污侵害掠夺,朋党比周,相与一口句谓相互统一口径,惑主败法句谓欺骗君主败坏法制,以乱士民士民,官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劳辱,忧劳屈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要求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上一篇 : 韩非子·十过第十   下一篇 :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
您是浏览 芷嫣 文章【韩非子·孤愤第十一】的第 257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芷嫣 相关文章
装饰摆设工艺品:挂盘.花
《老子》
《老子》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第二章[美之为美]
《老子》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四章[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第八章[不争无尤]
 部落主人 芷嫣 热门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部落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淮南子》卷六 览冥训
《淮南子》卷七 精神训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593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