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诸子百家>>>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文章   发布文章 >>>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19日 20时28分32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韩非子 打印】【纠错

    《喻老》篇在不长的篇幅中,用了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但相对于《解老》篇,本文离韩非本人的法术思想要远些。

    天下有道自本节起至第五节共五节解释《老子》第四十六章,原文见《解老》篇引,韩非在对于具体字句的释义上与《解老》篇有出入,无急患,则曰静,遽传遽传,古代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持数年不已,甲铁衣胄zhòu,盔,铁帽生虮虱子的卵虱,燕雀处帷幄二句极言战事的久长和战局的惨烈,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通“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人有献丰大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招致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上古传说中东方徐国国君,行仁义而被楚王所灭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虞、虢,春秋时诸侯国名,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伐虢,三年后又灭亡虞国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可欲,可以引发别人的贪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高梁,地名,在今山西省临汾境内之东,遂卒遂卒,终于被分国土被瓜分,漆其首以为溲器溲器,饮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解见《十过》篇,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憯于欲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以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句谓知道满足也就是满足了。”

    楚庄王既胜本节解释《老子》第五十四章,原文见《解老》篇引,守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春秋时楚人,名敖,字孙叔,官令尹,辅佐楚庄王治国,有善政。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句指贫瘠的土地。楚邦之法,禄臣享受俸禄的大臣再世再世,第二代而收地收地,朝廷收回封地,唯孙叔敖独在保留。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立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本节解释《老子》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不离位曰静。重持重则能使轻轻浮,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主父,即赵武灵王生在世的传其邦传其邦,传王位于其子,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代、云中之乐,代、云中,都是武灵王设置的郡名,其事指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主父从代地回赵都,行赏大赦,摆酒庆功,事见《史记·赵世家》,超然超然,这里指飘飘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此中韩非已给“轻”“躁”二字赋予了新的内涵,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囚禁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老子》原文“臣”作“根”。失臣,失去对臣下的控制,躁则失君失君,失去君位。《老子》中的“君”非君臣之“君”,而系主宰之义。这里韩非通过置换概念的内涵给予了重新定义。”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本节与下节解释《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人君之渊也句谓强势与重权是人君的深厚的凭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王先慎疑“间”系“上”之误。句谓人君的权势傍落到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也。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利器,亦犹重权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同“现”,施行赏,臣则损之损之,犹减损君王之赏赐以为德据下文“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论,“德”当是“势”字之误;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凭借,利用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越王,这里指勾践入宦于吴句指勾践被吴王打败,入吴为夫差洗马事,而观示之伐齐以弊吴句指吴王夫差北上与齐争霸,勾践入见,送上许多礼物以示支持。实际上是想借此削弱吴国。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艾陵,齐国地名,张张扬,示威之于江、济江、济,长江和济水,强逞强之于黄池黄池,宋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春秋》哀公十三年载“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左传》记曰:“吴晋争先……(吴)乃先晋人。”强之于黄池,即指此言,故可制于五湖五湖,这里指太湖。句谓所以吴国在太湖被越国大败。故曰:“将欲翕xī,收敛之,必固《古书虚字集释》:“‘故’犹‘先’也,字或作‘固’。”下同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注见《十过》篇;知伯将袭仇由仇由,一作仇犹,春秋时狄族建立的国家,位于今山西省境内,遗之以广车广车,车身宽大的车子。《战国策·西周策》云:“昔智伯欲伐仇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事又见本书《说林下》。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起事于无形,而要yāo,取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处小弱而重自卑句谓处于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谦卑自持,谓损“弱胜强”也顾广圻《识误》云:“当作‘而重自卑损之谓弱胜强也’,‘损’句绝”。据“处小弱”与“重自卑”对仗看,“损“字又当系因注文而衍。

    有形之类本节解释《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与少相对,义为多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烟囱隙突隙,烟囱的裂隙之烟王念孙《读书杂志》云:“引之曰:突隙之烟,不能焚室,烟当为‘熛’误……《说文》:熛,火飞也,读若标。”焚。故曰:白圭白圭,战国时水利家,曾相魏之行巡视堤也塞其穴,丈人丈人,长者,老年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涂其隙,涂塞烟囱的裂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与“慎”同义,亦慎也细以远大者也。扁鹊扁鹊,春秋战国之交名医,原名秦越人见蔡桓公蔡桓公,即蔡桓侯,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腠理,皮肤表皮,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喜欢治不病不病,无病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走,转身就跑开。桓侯故特意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通“烫”,用热的药汤浸泡熨yùn,用药物热敷之所及所及,药力所能达到也;在肌肤,针石针石,金属针与石针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通“剂”,药剂。火齐,火煎的药剂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司命,掌管寿数之神之所属所属,所掌管的地方,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腠理之地,谓初始阶段,故曰:“圣人蚤通“早”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重耳,晋献公之子,献公立幼子为嗣,重耳出奔十九年后由秦国护送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在位期间使晋国国力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出亡本节解释《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败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过郑,郑君不礼,叔瞻叔瞻,郑国大夫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通“借”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相德,互施恩惠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通“返”。还反,二字同义连文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因而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未兆,还没露出苗头时易谋也。”

    昔者纣为象箸象箸,象牙做成的筷子而箕子箕子,商纣王叔父,为太师,封于箕,故称怖本节解释《老子》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xíng,土鉶,土制器皿,必将犀、玉之杯犀、玉之杯,用犀牛角和玉石制成的杯子;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豆类植物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菽藿,这里泛指简陋的食物,必旄、象、豹胎句以旄、象、豹等未出生动物的胚胎喻精美食物;旄、象、豹胎必不衣穿短褐hè,制作粗糙的毛布衣服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终,后果,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肉圃,即肉林。传说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设炮páo,烙炮烙,段玉裁谓当作“炮格”。上下文皆言饮食奢侈事,故此指烤肉用的工具,而非刑具,登糟丘糟丘,酒糟堆积而成,形如山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勾践入宦于吴本节继续解释《老子》第五十二章并及于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身执干戈为吴王洗xiǎn马洗马,王先慎曰:“‘洗’、‘先’古通,谓前马而走。……古本贱役,至汉始以此名官。”,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曾被纣囚禁,在位期间国势日盛见詈lì,骂于王古字与“玉”近似门王门,在今河南省境内,颜色颜色,这里指脸色不变,而故武王擒纣于牧野牧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淇县南。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病宦,以从事贱役为病,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不病,不以为病,是以无病也。”

    宋之鄙人鄙人,乡野之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本节与第十五十六共三节承第十一节进一步解释《老子》第六十四章,子罕子罕,春秋时宋国贤人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之器,不宜为细人细人,细民,小民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通“途”,周涂,大道,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通“智”者无常事三句谓事情是人为的,而人们的行为是在具体的时势下产生的,所以聪明的人没有恒常不变的事情。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qiè,小箱子。此世之所过以为过错也,而王寿复之复之,指恢复世人所否定的做法,是学不学也。故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夫物有常容,因依照乘凭借,利用以导引导之。因当为“固”的形近且涉上句而误,通“故”随物之容常容,常态。故二“故”双重推论静则建乎德事物的本性。建乎德,随顺事物的本性,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象牙为楮chǔ,落叶乔木叶者,三年而成,丰指茎柯粗壮杀shài,原义为衰减,这里指茎柯细小茎柯,毫芒毫芒,茎叶上的微毛和细芒繁泽繁泽,丰富的色泽,乱混杂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人物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后稷,上古时周族始祖,名弃,以善于种植农作物著称,曾为农官不能羡盈余,这里指丰收也;丰年大禾,臧、获臧、获,上古时对奴仆的称呼不能恶与下文“有余”相对,义为歉收也。以一人之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空窍者本节与下节解释《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神明之户牖yǒu,户牖,门窗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内心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室也句谓神明守其舍。

    赵襄主赵襄主,即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学御于王子期王子期,顾广圻《识误》云:“期”上当有‘于’字,下文及本书《外储说右下》皆同。王子于期,即王良,赵襄子家臣,以善驭著称,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同“耶”,表疑问?”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进速致远,跑得快并且到达远方的目的地。今君后则欲逮赶上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诱道争远,引导马在路上作远程比赛,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何以调调教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白公胜白公胜,春秋时楚国大夫,名胜,平王之孙,其父太子建因被陷害出奔,他也随伍子胥出走到吴国,后被召回。楚惠王十年作乱,兵败自杀虑乱虑乱,图谋作乱,罢朝罢朝,退朝,倒杖而策锐贯颐句谓倒拿马鞭,尖端刺穿了脸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为王先慎据顾广圻校,曰:作“不”是,“为”字误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周遍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并智,谓同时考虑远近诸事而不致偏面,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楚庄王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在位期间使国势大盛,是春秋五霸之一莅政三年本节解释《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右司马,官名御座御座,侍座而与王隐隐语,近似今之谜语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丘,三年不翅不翅,不振动翅膀,不飞不鸣,嘿同“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民则,治民之法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句犹您放心吧,不谷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处士,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史记·楚世家》记其事在威王时,韩子笔误耳,胜晋于河雍,合会盟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以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通“早”见示见示,表露自己的才能,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通“稀”声。”

    楚庄王欲伐越本节与下节解释《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杜子杜子,楚臣,事迹不详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qiāo,庄蹻,楚威王时作乱者,与楚庄王不同时,其中记载或有误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子夏子夏,与曾子俱为孔子门生,贤者见曾子,曾子曰:“何肥肥胖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思想斗争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qú,瘦。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立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周有玉版玉版,玉制的有文字符号的刻片。本节解释《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惜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纣令胶鬲gé,胶鬲,与费仲同为商纣王的大臣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渭滨,渭水之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爱之,爱护胶鬲,而不是费仲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句谓即使是智者也会糊涂的,是谓要妙要妙,幽深微妙的道理。”

上一篇 :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下一篇 :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
您是浏览 芷嫣 文章【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的第 2200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芷嫣 相关文章
装饰摆设工艺品:挂盘.花
《老子》
《老子》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第二章[美之为美]
《老子》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四章[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第八章[不争无尤]
 部落主人 芷嫣 热门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部落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淮南子》卷六 览冥训
《淮南子》卷七 精神训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6842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