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诸子百家>>>韩非子·难三第三十八
 
 文章   发布文章 >>>
韩非子·难三第三十八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19日 19时43分00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韩非子 打印】【纠错

    本文分八章,第一章反对子思道人善隐人恶,以防臣下比周欺上,告奸之法于是乎出;第二章提出君主要警惕有二心的臣子,防止他们巧言惑主;第三章针对管仲的“三难”,提出巩固君主集权的新三难;第四章反对孔子仁政、选贤、节财等主张,提出“知下”的政治学说;第五章反对子产察奸之法,提出恃势恃法不恃一己之耳目,可以看成是对第四章的补充;第六章进一步申述君主要自恃、恃势;第七章否定管子“观饰行以定赏罚”的主张;第八章否定管子光明磊落的政治信仰,提出“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子思,孔子之孙曰:“吾闻庞*xiàn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示民。若夫过行过行,错误的行为,是细人之所识通“志”,记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子服厉伯,鲁大夫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通“悦”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加也。不以奸闻使上闻,是异于上异于上,与君上离心离德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被劫夺也。且此亡王顾广圻云当作“主”之俗,取通“陬”、鲁取、鲁,孔孟的家乡之民取、鲁之民,指子思等儒家中人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二

    文公出亡本段事又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和《国语·晋语》,献公使寺人寺人,即宦官披攻之蒲城蒲城,重耳封地。下文翟和惠窦皆地名,披斩其祛qū,袖口,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惠窦,《左传》作“渭滨”,不得不得,未成也。及文公反通“返”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句谓晋献公令寺人披次日赶到蒲城,而汝即至即至,即日赶到;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通“唯”恐不堪不堪,不能胜任。蒲人、翟人,余何有焉句谓我心中哪有蒲人、翟人呢?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按下不提射钩射钩,指齐国内争时,管仲曾射中桓公的带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绝祀,断绝香火,这里指灭国,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燕操,《史记·赵世家》记惠文王二十八年“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即其人、子罕子罕,战国时宋国大臣,擅权专政,后劫杀宋桓侯自立、田常田常,即齐简公大臣,后弑简公代齐政之贼危害;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自解,自我辩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臣仇,以仇人为臣子而明不能烛审察,多假通“借”之资凭借,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只饰修饰君令而不贰不贰,无二心者,则是贞忠于君也。死君后顾广圻谓“复”“后”互误生,臣不愧,而复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三

    人有设桓公隐谜语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桓公不能对一本作“射”,义同,以告管仲。管仲对曰:“一难也义同“者”,下二“也”同,近优优伶,弄臣而远士。二难也,去其国而数之海。三难也,君老而晚置太子。”桓公曰:“善。”不择日而庙礼太子句谓赶紧在宗庙里举行立太子之仪式。

    或曰:管仲之射隐射隐,古时猜谜语叫“射隐”,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优俳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娱乐也,则近优而远士而以为治,非其难者也。夫处世一本作“势”而不能用其有指人主之势,而徒一本作“悖”,依下文文义,当以“徒”为优不去国,是以一人之力禁一国。以一人之力禁一国者,少能胜之。明能照洞察远奸而见隐微,必行之令,虽远于海,内必无变。然则去国之至海而不劫杀劫杀,被劫杀,非其难者也。楚成王置立商臣以为太子,又欲置公子职,商臣作难,遂弑成王。公子宰,周太子也,公子根有宠,遂以东州东州,即东周反,分而为两国。此皆非晚置太子之患也,夫分势不二势均力敌,庶孽庶孽,妃妾之子卑,宠无藉三句谓君主不使太子和庶子势均力敌,庶孽子的地位卑下,荣宠没有凭借,虽当是“离”字之形近而误处大臣离处大臣,不使大臣们结党营私,晚置太子可也。然则晚置太子,庶孽不乱,又非其难也。物之所谓难者,必借人成势而勿使侵害己,可谓一难也。贵妾不使二后,二难也。爱孽不使危正适通“嫡”,专听一臣而不敢偶君偶君,与君主相匹敌,此则可谓三难也。

    四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本段所载又散见于《论语》,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悦近而来远,使近者悦远者来。”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通“拒”。障距,拒斥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扫除,洒扫,社稷不血食血食,杀牲祭祀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雍门,齐都城西,为建造路寝路寝,台名,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倍通“背”,下同心,而说劝谏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怀惠,希望恩赐。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继续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不顾广圻谓当作“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六王,指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之冠也。舜一从而咸包句意不明,据《管子·治国》,后四字可能是“徙而成邑”之残和讹,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王焕镳认为系“有”字之形误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语本《老子》第六十三章,唯个别字句与通行本有出入。”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通“德”,感激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罚迂评本作“赏”之皆起于身自己也,故疾功利于业句谓在事业上急于获得功利,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智《老子》第十七章原文作“知”有之句谓最高明的君主,民众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而已。”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通“悦”也,安取怀惠之民二句谓在高明的君主治下,民众没有什么感激可言,哪里还能找到希望赏赐的人呢?以上韩子以道攻儒?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已通“矣”。

    哀公有臣外障距、内比周,以愚其君,而说之以“选贤”,此非功伐功伐,功劳之论也句犹论功伐以用人也,选其心之所谓贤者也句意谓想当然,而没有验证的贤者。使哀公知三子外障距、内比周也,则三子不一日立矣。哀公不知选贤,选其心之所谓贤,故三子得任事。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孙卿,即荀卿,名况,战国时赵人,著名思想家,子哙非孙卿事无考,韩非曾师事荀卿,其事当有据,故身死为僇羞辱;夫差智与“愚”俱作意动用法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鲁君不必知贤,而说以选贤,是使哀公有夫差、燕哙之患也。明君不自举臣,臣相进也;不自贤,功自徇从也。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考核之于功,故群臣公正而无私,不隐贤,不进不肖。然则人主奚劳于选贤?

    景公以百乘之家赐,而说以“节财”,是使景公无术使智□通行本这里有脱文,空一格之侈顾广圻认为五字当作“以知富之侈”,而独俭于上,未免于贫也。有君以千里养其口腹,则虽桀、纣不侈焉二句谓君主用千里之地的收入自奉,那么即使夏桀、商纣也比不上他奢侈。齐国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于桀、纣也;然而能为五霸冠者,知侈俭之地理也。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依上文,“不”下当有“能”字节下而自节者谓之贫。明君使人无私,以诈而食者禁;力尽于事、归利于上者必闻,闻者必赏;污秽为私者必知,知者必诛。然故然故,表因果关系的复合词,犹然则,因此忠臣尽忠于方依句式,“方”字衍公,民士竭力于家,百官精克精克,旧注:精诚克己于上,侈倍景公主语为君主,非国之患也。然则说之以“节财”,非其急者也。

    夫对三公三公,指上文叶公子高、鲁哀公、齐景公一言而三公可以无患,知下知下,了解下情之谓也。知下明,则禁于微;禁于微,则奸无积;奸无积,则无比周;无比周,则公私分;公私分,则朋党散;朋党散,则无外障距、内比周之患。知下明,则见精沐精沐,未见其他典籍,王焕镳认为“沐”系“深”字之坏;见精沐,则诛赏明;诛赏明,则国不贫。故曰:一对而三公无患,知下之谓也。

    五

    闻子产晨出,过东匠东匠,闾名之闾村落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遣吏执抓而问之,则手绞缢死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掌管成调解、判决狱讼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竭尽,与下句“劳”义相足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三句义近庄子“生亦有涯而智亦无涯”之语,故则故则,表结果复合词,《商子·垦令》又作“则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本段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五云:韩非原文本作“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故因人以知人。”旧注于上句“寡不胜众”云:“言智不足以遍知物也;”于下句“寡不胜众”云:“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传写误入正文,而又有错误,遂不可读。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古之善射者,羿必得之,则羿诬诳骗矣。以天下为之罗罗网,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不修其理句谓不依循其规律,而以己之胸察胸察,主观臆断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见《老子》第六十五章。”其子产之谓矣。

    六

    秦昭王问于左右曰:“今时韩、魏孰与始强句谓当今的韩、魏与他们建国之初比较,哪个时候强大?”左右对曰:“弱于始也。”“今之如耳如耳,魏臣、魏齐魏齐,魏相孰与曩从前之孟尝孟尝,即孟尝君田文、芒卯芒卯,一作孟卯,魏将?”对曰:“不及也。”王曰:“孟尝、芒卯率强韩、魏,犹无奈寡人何也?”左右对曰:“甚然。”中期中期,秦国乐师推琴而对曰:“王之料估计天下过矣。夫六晋之时,知通“智”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使……从,即率领韩、魏之兵以伐赵,灌以晋水,城之未沈古字同“沉”者三板筑墙用的器具,这里作量词。句极言水浸之深。知伯出,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知伯曰:‘始吾不知水可以灭人之国,吾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安邑,魏宣子封邑,绛水可以灌平阳平阳,韩康子封邑。’魏宣子肘作动词,用肘碰撞韩康子,康子践宣子之足,肘足接乎车上句喻暗中示意,而知氏分于晋阳之下。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此天下方用肘足之时,愿王勿易轻视之也。”

或曰:昭王之问也有失,左右、中期之对也有过。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尝、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字当重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自恃其不可侵,则强与弱奚其择焉?失在不自恃,而问其奈何也,其不侵被侵也幸侥幸矣。申子曰:“失之数法术而求之信忠实,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无度,没有计谋,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王乃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水人,以水淹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曲调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qiàn,憾,恨昭王也句谓没有让昭王感到不满意,而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于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曰“甚然”,则谀曲意奉承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犹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

    七

    管子曰引文见《管子·权脩》,略有出入:“见其可,说通“悦”之有证通“征”;见其不可,恶之有形通“刑”。赏罚信作动词,相当于兑现于所见,虽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说之无证;见其不可,恶之无形。赏罚不信于所见,而求所不见之外,不可得也。”

    或曰:广廷严居四字谓大庭广众和严肃的场合,众人之所肃敬也;晏安室宴室,休息之处,即卧室独处,曾曾参,孔子门生、史史蝤(qiū),卫国大夫,二人是当时公认的修身洁行者之所僈通“慢”也。观人之所肃,非行情行情,行为的真实情况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二句谓在君主前面,臣下总是要竭力掩饰的。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明不能烛与下句见互文相足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

    八

    管子曰:“言于室,满于室;言于堂,满于堂:是谓天下王语本《管子·牧民》:“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管子之意为明君的声威无处不在,韩非理解为光明磊落,开诚布公。”

    或曰: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大物,大事也。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公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合众端偶众端,参合众事而潜暗中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而管子犹曰“言于室,满室;言于堂,满堂”,非法术之言也。

上一篇 : 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下一篇 : 韩非子·难四第三十九
您是浏览 芷嫣 文章【韩非子·难三第三十八】的第 2428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芷嫣 相关文章
装饰摆设工艺品:挂盘.花
《老子》
《老子》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第二章[美之为美]
《老子》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四章[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第八章[不争无尤]
 部落主人 芷嫣 热门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部落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淮南子》卷六 览冥训
《淮南子》卷七 精神训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682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