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艺术>>>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文章   发布文章 >>>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25日 17时40分12秒   来源: 华夏文明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山东省图书馆为迎接百年华诞,挑选部分藏品进行拍照、印刷,藏于“深闺”的《十美图》由此也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介绍,清代画家冷枚创作的这件作品,既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佳作,也是不可多得的乡邦文献。此图何时入馆,已无法确考了,但据相关资料推测大约在建馆早期入藏,迭经战乱,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出自山东的清代宫廷画家 

    清人张庚《国朝画征录》载,清代早期出自山东的四大画家“唯秉贞与枚及胶州人法若真高风翰四人而已”。枚,指的就是冷枚(1669—?),山东胶州人,清代著名宫廷画家。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小喜欢绘画,后来拜山东济宁人焦秉贞为师。焦秉贞在当时颇有影响,入内廷供奉后,成为一名受康熙皇帝赏识的宫廷画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后,由于焦秉贞的举荐,冷枚也进入宫廷成为一名宫廷画师,后来又参加了著名的《万寿盛典图》的绘制,声誉大增。他的代表作《避暑山庄图》也作于此时,设色淡雅、笔法多变,灵秀和谐,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冷枚因此深得皇帝赏识,成为宫廷画院领班画家。 

    可是好景不长,雍正即位后,冷枚因政治原因而去供奉职,雍正在位的13年中,清宫档案中没有出现冷枚的名字。冷枚在此期间创作的作品中也没有了“臣”字款。到乾隆元年(1736),冷枚又奉召入宫供奉,得到乾隆的特殊礼遇,乾隆将其月银由11两破例增加为14两,并赏给官房数间居住,这在当时宫廷画人中是最高的。这期间,冷枚画风更趋成熟,笔墨洁净,屋宇楼阁描绘精细,多大幅巨作。

   冷枚作画深受西洋绘画影响,工中带写,典丽妍雅,糅合中西技法尤其注重阴影与透视的使用。《胶州志》卷三十载:“工丹青,妙设色,画人物尤为一时冠”。其画作题材广泛,所绘仕女美丽妍雅,尤为众人所赞赏。“山东省图书馆所藏《十美图》可以说是其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李西宁说。 

    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妙 

    《十美图》册页装,绢本十开,左下角钤“枚”字印,封面佚名题冷枚十美图真迹,描绘了仕女优雅闲适的生活,如临镜、赏兰、吹箫、闻香、采芝、倚石、纫衣、梳妆、品茶、思远等。其中的“临镜图”画一绿衣仕女坐于檀几边,一手拿镜,一手抚发,神态生动自然。几上瓶花,梳妆盒及仕女衣纹写工清妍细致。吹箫图则绘一仕女席地而坐,地上横铺芭蕉叶两枝,持紫箫凝神吹奏,面部刻画尤细,巧妙的是仕女背后还有古书三卷相衬,幽雅清新,气韵天成。纫衣图中的蓝衣仕女坐床边正在缝补衣裳,衣带垂动,手指穿纫,极富生活气息。 

    冷枚的仕女大多写实,工笔覆彩,精笔墨洁净,赋色韵秀,画面处理多采取色彩渲染的手法,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效果,且十分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纹饰题材丰富,纹饰中有缠枝花、折枝花、四季花卉和几何纹图案,还普遍地采用西洋式卷草纹和百花纹为锦地,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妙。只是用笔较为刻板,仍未完全脱掉画工描摹刻画的痕迹。 

    冷枚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是个勤奋多产的画家,可惜的是,火烧圆明园时,他的诸多画作都被付之一炬,另外,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宫廷中应诏作画,其精美画作在民间也极难见到,因此存世极少。2005年天津春季文物拍卖会上,冷枚的一幅《献寿图》以220万元高价成交,见者莫不称奇。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其《十宫词意册》、《仕女梳妆图》及《避暑山庄图》,传世作品还有仿仇英《汉宫春晓图》、《九思图》,山东省博物馆还藏有他一幅《麻姑献寿图》。 

    《十美图》是一个很常见的题材,乾隆皇帝曾将艾启蒙和郎世宁两位“洋”画师的传世佳作《十骏犬》与《十美图》合二为一,题为《十全十美》图。冷枚的《十美图》是否还有《十骏犬》与其相配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总归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上一篇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下一篇 :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的第 8359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绘画艺术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汉画像石上的升仙图
徐扬和《姑苏繁华图》
仇英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
谈绘画中的艺术格调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部落文章绘画艺术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黄筌《写生珍禽图》:一幅精妙的课徒稿
一千年来中国画家笔下的鸡
超越时空的世界艺术文化宝藏
民国工笔画师胡也佛作品赏析
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详解(续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582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