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笔墨纸砚>>>“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文章   发布文章 >>>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2月23日 23时19分50秒   来源: 北京晚报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笔墨纸砚“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笔舐、砚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格、笔屏、笔卷、笔挂等,出现于明中晚期的笔筒比起这些文具,只能说是一个小弟弟。如笔床,南北朝时期已有制作,《玉台新咏》记载:“玻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笔格也称笔架,南朝梁简文帝有《咏笔格》,梁吴筠有《笔格赋》。笔船也于唐代就已出现。笔筒为什么在后世独领风骚,成为晚明以来文人案头不可缺少的用具,进而成为备受现代收藏家青睐的艺术品?

    笔筒发迹于明中晚期,初兴时,多用竹木之类的材料,取材方便,又为文人提供了亲自操刀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当时文人墨客写竹、画竹、刻竹及收藏竹刻作品之风兴盛,竹木笔筒得到了空前发展。正是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笔筒更具书卷气和文化寓意。

    笔筒的走红,与制作笔筒中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也有极大关系。明代中晚期的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人都是制作笔筒的大家。朱松邻刻竹善用深刀,纤巧玲珑,细取入微,所刻“松鹤笔筒”在当时即为世人称宝。朱松邻儿子朱小松更是擅长书法和绘画,并能博采众长。朱松邻的孙子朱三松继承了祖父雕刻的风格,且更为精湛娴静。清代出现了吴之璠、周颢、邓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大家的制作,精美绝伦,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使笔筒更具魅力。

    皇家的推崇,为笔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两代都有特别喜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为满足自己的爱好,自然可以倾国家之力,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都可以用来制作珍玩。用材之珍稀,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一些象牙、紫檀、黄花梨、玉石、珐琅等材质的笔筒,全都是极品珍品。清代瓷器中,笔筒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种类。如康熙时期文房用瓷的烧制中,以笔筒最为出色,笔筒生产量大,而且造型、纹饰相当美艳,艺术表现也呈多样性。

    在文玩清供中一枝独秀,笔筒还有其自身的因素。明清笔筒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笔筒图案的主要题材为花鸟、人物、山水景致、田园风光、诗词歌赋一应俱全。笔筒常年置身案头,与文人朝夕相伴,既可观赏,又可把玩,清代扬州竹雕大家潘西风曾在笔筒上以隶书刻款曰:“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笔筒有如此深邃的文化内涵,怎能不让人喜爱?
上一篇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下一篇 : 浓郁中国文化气息 文房小器:砚滴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的第 4912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笔墨纸砚
宣纸:历久弥新 古韵犹存
中国端砚
中国古代砚史中的澄泥砚
藏砚赏砚
宣纸制作技艺:纸寿千年有传承
中国字画平尺之间的换算一览
文房四宝之湖笔
端石云纹砚
如何选择一支好毛笔
浅说中国古砚
 部落文章笔墨纸砚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文房四宝“管毫”之鉴:首看材质与刻款图
中国字画平尺之间的换算一览
藏砚赏砚
毛笔的使用与收藏
中国古代砚史中的澄泥砚
中国端砚
文房四宝之湖笔
最具影响力的文房网——宣纸中国网
宣纸制作技艺:纸寿千年有传承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585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