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文学频道>>>韩非子·说疑第四十四
猜你喜欢的文章 
 3000年前,这个女人的出现,使危机中的华夏民族得以延续至今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读懂这几个关键词 你就读懂了《庄子》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40年前,邓小平访美旋风九日轰动世界!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国人为我们保留的清朝的珍贵老照片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30年后人工智能入侵,做不到这四点的孩子将被淘汰! / 编辑:一花雾人 为您推荐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特展重现失传唐代古物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日本前首相向中国捐赠4175册汉籍,含失传千年唐代典籍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晚清时著名预言大师赵烈文神级预言屡屡应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土尔扈特民族拒绝外族统治,以巨大牺牲回归祖国!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哪个人不孤独?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千年预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300年后的人类社会将发展到你不敢相信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全部应验神奇预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王阳明、曾国藩家书对比:为人忌“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极其相似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揭秘甲午海战谍报战场:日本情报准备20多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乾隆帝过端午节有多奢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立夏—大自然的成人礼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为零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末代皇帝溥仪:把自行车带进了紫禁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韩非子·说疑第四十四
文章作者:韩非子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9日 19时33分32秒   文章来源: 翰艺佳画    浏览人气:2428 人次 【打印】 【纠错

    “说疑”,顾名思义是为人君释疑解惑的,人君所疑的对象,从文中看来是五种窥窃君权、惑乱民心的奸臣。文章首先提出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禁之之法则是“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接着列举大量历史上的“亡国之臣”、“不令之民”、“疾争强谏”之臣、“逼君”“谋上”之臣、“谄谀之臣”展开论述,然后提出举臣之法,文章最后以倡导破除乱国之“四拟”作结。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仅在于人指受赏罚的当事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作使动用法,下文“安”、“卑”、“危”同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句谓用法使奸邪之人服从。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学习也。然使郎中日闻道闻道,使人闻道,即传达法令于郎通“廊”门郎门,代君臣议政之处之外,以至于境内日见法,又非其难者也。

    昔者有扈氏有扈氏,传说中夏朝一个部落名有失度失度,人名,讙兜氏讙兜氏,传说中尧时一个部落名有孤男孤男,人名,三苗三苗,古代南方部族名有成驹,桀有侯王念孙认为“侯”当作“佳”,形相似而误,“佳”通“推”侈侯侈,即推哆(音chǐ),纣有崇侯虎,晋有优施,此六人者,亡国之臣也。言是如非,言非如是,内险以贼其外外表,小谨小谨,小心谨慎以征明也其善;称道往古,使良事沮败坏;善禅通“擅”,控制其主,以集精微句谓搜集君主深藏不露的想法,乱之以其所好:此夫郎中左右之类者也。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而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相千万,相差千倍万倍也,故人主左右“左右”前省一“于”字,不可不慎也。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别贤不肖如黑白矣。

    若夫若夫,至于许由许由,注见《说林下》、续牙续牙,与伯阳皆传说中舜的七友之一、晋晋字疑衍伯阳、秦颠颉颠颉,晋人,与下侨如鲁人,其人亦非“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者,其中记载皆有误、卫侨如、狐不稽狐不稽,疑即《庄子·大宗师》中的狐不偕,亦古时贤人、重明重明,无考、董不识董不识,或即《汉书·古今人表》中的东不訾,亦为舜的七友之一、卞随、务光卞随、务光,注见《说林上》、伯夷、叔齐,此十二人者,皆上见利不喜,下临难不恐,或与通“予”之天下而不取,有萃通“瘁”,劳累辱之名,则不乐食谷指代作为俸禄的粮食之利句谓不贪图当官的好处。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不令之民,不听命令的百姓也。此十二人者,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二句谓老死于草野之间,或饥饿于山谷,或沈同“沉”溺于水泉。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作使动用法,当今之世,将安用之?

    若夫关龙逢、王子比干、随季梁季梁,春秋时随国大夫、陈泄冶泄治,春秋时陈国大夫,因直谏陈灵公被杀、楚申胥申胥,顾广圻谓当作“葆申”,楚文王大臣、吴子胥子胥,伍子胥,此六人者,皆疾争强谏以胜其君。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侵陵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句谓不惜生命疾争强谏,虽身死家破,要通“腰”领不属zhǔ,连接。句谓身首分离,手足异处,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先古圣王皆不能忍也,当今之时,将安用之?

    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私曲,谋私利的邪道妄行,上逼君,下乱治,援外以挠内句谓援引其他诸侯国的力量用来扰乱内政,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唯圣王智主能禁之,若夫若夫,至于那些昏乱之君,能见之乎?

    若夫后稷、皋陶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成、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xǐ朋、百里奚jiǎn、蹇叔、舅犯、赵衰cuī、范蠡、大夫种、逢同逢同,越王勾践的大夫、华登华登,春秋时宋人,后奔吴为大夫,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恭敬心白意句谓恭敬地表白自己的心意;明刑辟法、治官职以事其君,进善言、通道法而不敢矜其善,有成功立事而不敢伐义同“矜”,夸耀其劳;不难破家以便国、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泰山之尊,而以其身自己为壑、谷、鬴fǔ,通“釜“、洧wěi,釜、洧,皆水名之卑;主有明名广誉明名广誉,美好而又广泛的称誉于国,而身不难受壑、谷、鬴、洧之卑。如此臣者,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况于显明显明,犹英明之主乎?此谓霸王之佐也。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古国名,在今河南、安徽之间公孙宁、仪行父、荆楚芋尹申亥、随古国名,在今湖北省随县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頟gé,又作雒(luò)、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以上十二人,皆古之奸佞之臣,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掩蔽掩蔽,犹堵塞贤良以阴暗阴暗,作使动用法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供”的古字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陈灵,即陈灵公身死于夏征舒夏征舒,夏姬之子,陈灵公受公孙宁、仪行父的诱惑,与夏姬私通,并侮辱夏征舒,夏征舒愤而弑陈灵公氏;荆灵王死于乾谿同“溪”之上;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故曰:谄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句犹谓真理在谁一边,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历史典籍曰:尧有丹朱丹朱,传说为尧之子,而舜有商均商均,传说为舜之子,启有五观五观,即武观,启的小儿子,商有太甲太甲,商汤之孙,武王有管、蔡管、蔡,周武王的两个弟弟,武王死后,联合商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被周公镇压。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流放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圯坏类《方言》:“齐谓法为类。”也。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緤xiè绁緤绁,绳索、缠索囹圄、緤绁、缠索,皆指罪隶或监狱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句指卑贱之职。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因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意行,思想和行为,而任之以国,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国亡身死,不明于用臣也。无数相当于“术”以度考察其臣者,必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之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故为人臣者破家残賥suì,财物,内构勾结党与、外接巷族接巷族,交接地方和宗族势力以为誉互相吹捧,从阴约结从阴约结,暗中订立盟约以相固也,虚假意,凭空相与通“予”爵禄以相劝也。曰:“与我者将利之,不与我者将害之。”众贪其利,劫作被动用法,被胁迫其威:“彼诚喜,则能利己;忌恨怒,则能害己四句是指众人的认识。”众归而民留依附之,以誉盈于国,发闻于主句谓这种舆论传到君主那里。主不能理辨析其情,因以为贤。彼又使谲诈之士,外假通“借”,下同为诸侯之宠使,假之以舆马,信之以瑞节瑞节,使者手上的凭证,镇重,这里是以示庄重之意之以辞令,资之以币帛,使诸侯,淫说其主句谓用漂亮的言辞说动人主,微暗中挟私而公议公议,讨论公家的事情。所为使者,异国之主也;所为谈者,左右之人也。主说通“悦”其言而辩其辞辩其辞,以其辞为有理,以此人者天下之贤士也。内外之于左右,其讽讽喻一而语同。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夫奸人之爵禄重而党与弥众,又有奸邪之意,则奸臣愈反愈反,犹“反愈”,反而更加而说之,曰:“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非长幼弱长幼弱,长于幼弱,从小长大也,及以次序也句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二句谓不是按次序继承;以其构党与,聚巷族,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彼曰:“何知其然也?”因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情实,贪得人顾广圻谓“人”字衍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然四王自广措广措,即扩充势力也,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而天下称明焉。则威足以临天下,利足以盖世,天下从之。”又曰:“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事迹无考,易牙之取卫当作“齐”,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六人,韩、魏、赵仅作一例者,臣之弑其君者也。”奸臣闻此,蹶guì,疾貌然举耳以为是也。故内构党与,外摅shū,王先慎曰当依上文作“接”巷族,观时发事句谓窥测时机发动事变,一举而取国家。且夫内以党与劫弑其君,外以诸侯之权矫乾道本“权矫”作“懽骄”,依王先慎从今本易轻慢其国,隐正道正道,法度,与下句“私曲”对文。乾道本“正道”作“敦适”,据王先慎从今本,持私曲,上禁君,下挠干扰治者,不可胜数也。是何也?则不明于择臣也。记曰:“周宣王周宣王,西周天子,中兴之主以来,亡国数十,其臣弑其君而取国者众矣。”然则难之从内起与从外作者相半也。能一尽其民力,破国杀身者,尚皆贤主也。若夫转身法“法”字当衍易位,全众傅当作“传”国句谓保全民众把国家拱手送给人家,最其病大患也。

    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罼同“毕”,网弋罼弋,捕捉禽兽驰骋四字谓游猎,撞钟舞女句指沉迷于声色,国犹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罼弋,夏浮淫游。浮淫,乘船游玩,为长夜句是“为长夜之饮”的省文,数日不废御觞御觞,犹游宴,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恭者斩于前。故夫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制刑,断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敬侯享国享国,统治国家数十年《史记·赵世家》载敬侯即位十二年卒,兵不顿挫败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当系“群”之残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燕君子哙,邵公奭shì,姬姓,名奭,曾助周武王灭商,封于燕,采邑在召,故曰召公,又作邵公之后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子女,这里指美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钟石之声,指音乐,内不堙污池台榭堙污池台榭,大兴土木(以取乐),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句意谓躬耕。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苦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依古文法,“何故”二字当倒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

    故曰:人臣有五奸,而主不知也。为人主当作“臣”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有务致力庆赏赐予以移众移众,收买民心者,有务朋党、徇顺智徇智,听从有才智的人尊士以擅逞擅逞,专权胡作非为者,有务解免解免,减免赋税徭役、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迎合下、直曲直曲,以直为曲,即颠倒是非、怪言、伟服、瑰称以眩迷惑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而圣主之所禁也。去此五者,则譟诈譟诈,浮躁奸诈之人不敢北面北面,面朝坐北朝南的人君谈立谈立,当作“立谈”;文文饰言文言。漂亮的言辞多、实行寡而不当合法者,不敢诬情诬情,歪曲事实以谈说。是以群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疾言诬事,信口雌黄,歪曲事实,此圣王之所以牧统治臣下也。彼圣主明君,不适顺着疑物疑物,指上列五奸以窥其臣也。见疑物而无反责人,这里是追究者,天下鲜矣。故曰:孽庶子有拟匹敌适通“嫡”之子,配配偶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故曰:内宠并与下文“贰”、“配”、“拟”都可互训后,外宠贰政执政的卿,枝子枝子,庶子,下同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故《周记》以下内容又见于《春秋左传·僖公九年》、《谷梁传·僖公九年》、《孟子·告子下》等文献,此《周记》不明所指曰:“无通“毋”尊妾而卑妻,无孽适子四字谓不要把嫡子当作庶子而尊小枝,无尊嬖bì臣嬖臣,君主宠幸的臣子而匹抗衡上卿,无尊大臣以拟其主也。”四拟者破,则上无意疑当作“患”、下无怪也;四拟不破,则陨身灭国矣。

编辑:芷嫣 
上一篇 : 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   下一篇 : 韩非子·说定法四十三
  相关文章 (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热门文章 (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949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