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前,一粒小小的棕色橄榄核,雕有一个莲蓬头,镂空处伏着一只三足金蟾,前脚撑起,鼓嘴翘首仰望星空,好像若有所思,憨态可掬。这是笔者近访海派橄榄核雕高手陶智刚“智核居”艺斋所见的一景。智刚说:你再看看,莲蓬头上12粒莲子和金蟾眼睛都能活动的啦!我拿在手里凑近仔细一看一摇,嘿!果真是粒粒灵动,个个滑爽,大有画龙点睛之妙术,奇哉奇哉!(左图为“母子金蟾”)
“智核居”里还有什么宝贝呢?陈列橱内柔和的灯光下好玩的小精灵、小杂件可真不少,什么寿山石、老竹根、缅茄、田黄石、野桃核、野菱角、杏核、黄杨木、翡翠、白玉、风凌石等,经智刚兄一琢磨、一下刀,就蜕变成八仙、茶壶、瑞兽、珍禽、游鱼、蔬果等雕刻艺术品;最有天趣的还是大大小小的橄榄核、象牙雕,各色金蟾,变形,夸张,写实,变化多端,工艺有镶嵌、透雕、圆雕、浮雕等,真可谓,清、奇、古、怪,人见人爱。最小的橄核雕是立在湘妃竹牙签筒顶端的金蟾,尺量身体,仅7毫米,鼓起的眼珠居然也会向你骨溜溜地转动!这与我在中学读到的古文《核舟记》中那扇会活动的窗牖有相同的逸趣!
智刚说:“那个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向你张望的乳白色尖嘴滑稽小鸟,制法是用鳄鱼牙床齿取出中间一段琢只眼睛再嵌入一节黄杨木中。”另一段褐色木化石,从侧光中隐见是尊佛,长耳垂垂,凝重古朴,寥寥几刀,旋为佛头,佛体是木化石下部一段,不雕琢,任自然,阿弥陀佛!
我问智刚,何以修得这番巧工?他说,有一天他到外地一家博物馆里看到一件清代乾隆象牙雕青蛙莲蓬,那莲蓬上的莲子只只会转动。步出门外,他低头左思右想:如果我让金蟾的眼睛也会动,该多好啊。突然,迎面与一位老者重重撞上。对方说,哎呀呀,你这小青年怎么啦?走路也不抬头看看啦!“噢!对不起。”陶智刚连连向老人家表示歉意。巧了,被撞的老先生原来是古玩收藏界颇有名气的台胞,后来,两人站在路边对着雕刻艺术话题聊开了,竟有缘结为好友。那位收藏家还经常把新觅到的明清名家核雕旧作借给智刚参考。经过几年艰苦探索,那些眼睛会动的橄核、象牙雕蟾和象牙球外镶嵌橄榄核浮雕的仿四灵汉瓦当挂件成为智刚最为得意的海派核雕独创杰作,求者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