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被称之为“天马”。它在地上会跑,在水中能游,在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带领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一怒之下,飞腿踢死了神龟。此事惊动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的双翅,压在昆仑山下。数百年后,人类始祖人祖从昆仑山经过,天马向他求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一声巨响过后,天马从昆仑山底便一跃而出,此后便同人祖来到了人世间。
图二
到人间后,天马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怨;战时,披甲备鞍,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久而久之,它和人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当玉帝挑选十二生肖时,因马能立功赎罪,便选了它。
民间的传说固然是虚构的,但事实上马与人类的关系确实十分密切。自从人类告别渔猎时代,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饲养的动物之一。马以它的聪明、勇敢、忠诚、耐劳,成为人类得力的助手,无论是在农耕、运输、交通等方面,还是在古今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马都给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怪古人将马作为“六畜之首”来评价了。
今天,尽管科技的发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相对有所削弱,但千百万年来那天马行空、老骥伏枥、千金买骨、义马救主等一幅幅动人图景,那伯乐相马、塞翁失马、走马看花、青梅竹马等一个个动人故事,以及远古祖先遗传下来的恋马之情却永远不会消失。
马年将至,我也构思设计了几幅“马图”,并挑选了几块普通的青田和寿山石,刻治了三方马之肖形印。一般刻肖形印要把握住两个主要特点:形态与动态。从古代玺印有关马的作品来看,大多是马首高昂、四蹄腾空、体魄瘦劲,呈现出马特有精神与气质。我以此为基础,再把握住印面整体的典雅古朴后,便奏刀镌刻。
如附图所示,这三方印分别为六边形、长方形与圆形。六边形(见图一)为朱文印章,除马首瘦劲一些,其它部位都刻得比较浑厚丰满、健壮圆润。这是因为我是以“牝马”的形象来塑造刻治的。整个马身在六边形的范围内摆布,匀称显得特别重要,左右距离有些短,便将马身压缩了一些,显得有些“团”,正好适合母马的特性。四蹄的上下与前后布白皆审形度势,尽力使马显得精劲有力。此印的边栏并不封闭,对角大块破残透气,突出了质朴自然的格调。
圆形的印(见图二),刻的是古时的马车。马的神态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但它全身蓄满力量,非常强劲剽悍;虽然车夫正在催促驱赶它,但它却无比自信、自控。唐代诗人万楚有咏马诗一首:“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其马之笑傲江湖的豪迈气魄,以及其血汗艰辛与功绩成就跃然于眼前。再观赏印面之上的车、马、人的形象,必然会思接远古、感慨万端。长方形的肖形印(见图三),刻了三只肖形马。其神态天真稚气、憨态可掬,一看便知,这是出生不久的幼马,尚未到达“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李白咏马句)的年龄段。马驹的特征是形体浑朴简约、爽直率真,我便采用白文形式。在四周又加刻了一道“口”字形边栏,以增加其匀称丰厚之感。三马作上下一字形排列,粗看三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然仔细观察,则会发现其马首、马耳、马蹄、马身、马尾等部位皆各不相同。马驹一般不必刻眼睛,否则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重点应放在马首的动态上,刻画出它们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与畏惧的模样。
图三
马跃康庄道,人迎幸福春。新春之际,用小小的肖形篆刻作品,祝福祖国、祝福人民、祝福所有书道同仁好友,马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