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