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诸子百家>>>韩非子·有度第六
 
 文章   发布文章 >>>
韩非子·有度第六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19日 20时55分38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韩非子 打印】【纠错

    有度,即有法度。因为文中作者将君与国(君王之私与国家之公)两个概念混一使用,所以治国之法也就成了君王玩弄于股掌间的权术,或者反过来说君王私下的权术等同于治理一国的大法。韩非从他所吸取的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国家有法即君王有术的重要性,基于此,他完全否定了儒家廉、忠、仁、义等道德范畴,提倡臣民都专一于君王的意志;他又从道家无为学说中得到启发,君王只要“因法数”即“任势”就能达到“独制”、“独断”、“上尊而不侵”的目的。至此,其法、术、势学说的全部思想都统一到“尊君”这一中心上了。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持也法者奉法者,指执法的官吏,从下文看,特指君王强有力,指坚决依法办事,不徇私枉法,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荆庄王,即楚庄王,在位期间任孙叔敖为令尹,改革法制,整顿军队,开疆拓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并国二十六,开地开地,开疆拓土三千里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与下文“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俱为泛指,如《荀子·仲尼》谓“齐桓公并国三十五”,都用一不确定的数字极言其功业之盛;庄王之氓通“亡”,失去社稷氓社稷,失去社稷,即死也,而荆以亡今人张觉认为,韩非这里的“亡”,本于《荀子·君道》,指君主权势衰微,不能控制国家大权。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其事见《国语·齐语》、《史记·齐世家》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燕襄王,《史记·燕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作燕昭王,名职,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在位,其间改革政治,招徕人才,联合五国攻齐,派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余城,在位期间是燕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以河黄河为境国界,以蓟jì,地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南为国国都,袭围绕涿、方城句谓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两座城市作为屏障,残齐残齐,指攻破齐国事,平攻灭中山中山,古国名,春秋时白狄族所建,地在今河北省境内,公元前296年被赵、燕、齐联军攻灭,有燕者重,无燕者轻二句旧注:谓邻国得燕为党者则重,反是者则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xī王安釐王,战国时魏国君主,公元前276—243年在位攻赵救燕攻赵救燕,据《史记·六国年表》:五年,击燕。二十年,公子无忌救邯郸,秦兵解去。二十一年,韩、魏、楚救赵。如此,当是“攻燕救赵”之误,取地河东事指公元前257年—256年,魏公子无忌在河东打败秦军,夺回了被秦侵占的河东土地,攻尽陶定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占为己有平陆之都平陆为齐国五都之一;攻韩拔管韩国地名,胜于淇水名下;睢suī阳之事战事,荆军老师久为老而走楚军被拖垮而逃;蔡上蔡,与召陵均为楚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召shào陵召陵,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之事,荆军破被击败;兵四布于天下句谓魏国军队威震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冠带之国,与被发文身的周边少数民族相对照,借代崇尚礼乐文明的中原各国。安釐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据下文“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一语,其中“亡国”可理解为名存而实亡、未亡而必亡。这也是先秦说客惯用的辩术,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废弃国法而私其外私其外,法外徇私,则是负薪而救火负薪救火,当时成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私曲,与“公法”相对,指营私舞弊的歪门邪道就趋向,靠近,引申为遵守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考察得失有法度之制规定者,加凌驾以义同“于”群臣之上句谓明察得失而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凌驾于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同“秤”,义同上文“法度”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离上,与君上离心离德而下比周下比周,臣下结党营私;若以党朋党举举荐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求用于法,在法度规定的范围内求得任用。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hào赏恶wù罚之人,释公行王先慎曰:据上下文“行”当作“法”,因下字误衍,行私术,比周以相为句谓抱成一团互相包庇利用也。忘主外交句谓不顾君主利益在朝廷之外植党营私,以进进用其与党与,则其下臣下所以为上君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旧注云:“朋党既多,递相隐蔽,虽有大过,无从而知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二句谓忠臣无罪而遭陷害,甚至被戮杀,奸臣无功而坐享安荣。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隐退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依上句句例,“不以功”当是“而不以其功”之脱文,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句谓这是灭亡的根本原因。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私重,与“公法”相对,看重朋党之间的私人利益,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属数,徒属的数目,也即下句“百官”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任国,担当国家大事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依附于群臣之家私门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管子·明法》与本文大同小异,此“廷”作“臣”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持禄养交私交,不以官为事句谓不把职务当作一回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句谓由于君王不在上面依法办事,而听信臣下的毁誉以行赏罚。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duó,揣度也句谓贤明的君主根据法制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拔人才,根据规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揣度来衡量臣下的功劳。能者不可弊通“蔽”,引申为埋没,败通“罢”,疲,无能者不可饰文过饰非,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群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校定可否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通“贽”,古时拜见尊长时所献的礼物。委质,向尊长献礼。古时君长坐北朝南,故云“北面”,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句谓君上控制着一切。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修治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镆铘,mòyé,古代名剑,一作“莫邪”傅通“附”,逼近体,不敢弗搏格斗。无私偏爱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事能,才能之士。故民不越乡而交句谓不到他乡结私交,无百里之戚。贵贱不相逾句谓士民各守本分,愚智提衡提衡,提着秤使之保持平衡,引申为平等而立句谓贤不肖在专制君主的法制面前各得其所,治之至最高境界也。今夫轻爵禄,易去亡易去亡,以离开一地到另外地方谋生为很平常,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句谓违背法度进行欺诈性的游说,倍通“背”,不顺从主强谏,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二句谓施行恩惠,给人好处,收买民心,获得好的声望,臣不谓仁。离俗离俗,逃避现实隐居,而以诈乾道本误作“作”,据义径改非非议上,臣不谓义。外使诸侯,内耗损耗其国句谓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伺窥探其危险之陂bēi,山坡、水边,危险之陂,指危险的地方,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数物,指上文廉、忠、仁、义、智五者者,险世险世,乱世之说通“悦”也,而先王之法所简简慢,轻视也。先王之法曰:“臣毋或有作威,毋或作利,从顺从王之指通“旨”;毋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世治,即治世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句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君王的意志上,具通“俱”以待任谓一切等待君王的命令。

    夫为人主而身亲自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文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繁辞,花言巧语。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遵循法数法数,法度、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要领,指上文法数和赏罚,故法省而不侵被侵害。独制独制,犹今云独裁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易·系辞传下》:“躁人之辞多。”不得关犹“入”也其佞口才。关其佞,犹兜售其口才,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通“暬”,近也在郎中郎中,君王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这里代左右,与“远”相对,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直凑单微,犹“单微直凑”,指臣下把各自微薄的力量直接汇聚到君王那里,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余,上之任势权势使然也。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王先慎曰:“即”当作“积”渐即渐,逐渐以往即渐以往,谓非一朝一夕之功,使人主失端正也,下同,东西易面易面,改变方向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司南,古代用来辨别方向的仪器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旧注曰:“不令游意法外,为惠法内,皆所以防其侵也。”,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王先慎从顾广圻云:“过”当从一本为“遏”之误。梁启雄则谓:一本“游”作“灭”,是。“凌”为“峻”字之形近而伪,当在“法”上,“峻法所以遏灭外私也”与下句正相对;严刑,所以遂令遂令,贯彻命令惩下也。威不贷与下句“共”相对,当为“贰”字之形近而误错通“措”,施行,制不共门二句谓威势和权力不能由君臣双方共享。威制共,则众邪彰彰显。众邪彰,犹“小人道长”矣;法不信,则君行危通“诡”,前后相悖矣;刑不断独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度也中zhòng,符合绳木工用的墨线,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捷举中事,反应敏捷,举措得当,必以先王先王,先秦各家口中的“先王”、“明君”、“圣人”、“君子”等皆有自家学说的内涵,韩非笔下出现的自是法家面目之法为比参照。故绳直而枉木斫zhuó,砍削,准测量平面的器具夷平也而高科坎也。高科,凹凸之处,这里是偏义复词,凸起之处削,权衡县通“悬”而重益轻,斗石斗石,皆为容量单位设而多益少四句犹谓有了法度就能损有余以补不足。故以法治国,举措举措,举法而措之而已矣。法不阿ē,曲意奉迎贵,绳不挠屈,引申为迁就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遗漏匹夫匹夫,指平民百姓。故矫矫正上之失,诘追究下之邪,治乱决缪通“谬”,治乱与决缪,都是动宾短语,谓平定纷乱,辨别谬误,绌通“黜”,削减羡多余齐非齐非,整顿为非作歹的,一民之轨句谓统一臣民的行为规范,莫如法。属王念孙《读书杂志》:“‘属’当为‘厉’字之误也。厉官威民,义正相近。”官威民,退淫殆通“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慢易,欺凌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二“之”字皆指君上所守之要,即刑和法。人主释法用私用私,凭主观意图,则上下不别矣。

上一篇 : 韩非子·主道第五   下一篇 : 韩非子·二柄第七
您是浏览 芷嫣 文章【韩非子·有度第六】的第 2248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芷嫣 相关文章
装饰摆设工艺品:挂盘.花
《老子》
《老子》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第二章[美之为美]
《老子》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四章[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第八章[不争无尤]
 部落主人 芷嫣 热门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部落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淮南子》卷六 览冥训
《淮南子》卷七 精神训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5942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