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诸子百家>>>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
 
 文章   发布文章 >>>
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19日 19时30分26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韩非子 打印】【纠错

    本文从功利观点出发,指出社会上分别存在着六种“奸伪无益”之民和“耕战有益”之民,前者应受到诛罚却得到了称誉和礼敬,后者应得到奖赏却受到了轻视和贬抑,这就是“六反”。据此,文章又进一步反对仁爱、轻刑、足民,提倡君主以威严治国、以能立竿见影的信赏必罚劝禁。

    畏死远难nàn患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贵生,即重生之士”。学道立方,离背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游居,到处游说寄居别国厚养,牟取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曲牟知通“智”,牟知,犹言卖弄智巧,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行剑,用剑攻杀,暴憿“侥”的本字。暴侥,凶暴冒险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同“廉”勇之士”。活贼活贼,使贼活。“活”与“匿”互文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险殉诚殉诚,为忠诚献身,死节之民依上下文,下当有“也”字,而世少贬低之曰“失计之民”也。寡闻从令,全法全法,守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朴陋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好厚纯粹纯粹,这里是单纯朴实之意,整正谷当是“悫”的形近而误之民四字谓正派良善之人也,而世少之曰“愚戆gàng,愣之民”也。重命重命,尊重命令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谄谗之民”也。此六民者,世之所毁也。奸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此之谓“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百姓循私害而訾zǐ,毁之,世主壅于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故名美名赏在乎私恶当罪之民,而毁害在乎公善宜赏之士,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吝啬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权变者也。夫弹治痤者痛,饮药者苦,为苦惫前人谓当是“痛”之误之故不弹痤饮药,则身不活、病不已止,愈矣。

    今上下之接交往,无子父之泽恩情,而欲以行王焕镳认为系“仁”字之形误义禁下,则交必有郄通“隙”,隔阂矣。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衣襟。怀衽,犹怀抱,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其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今学者之说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是求人主之过超过父母之亲也,此不熟熟谙于论恩,诈而诬也,故明主不受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明著,明白清楚,则官法顾广圻谓当依下文作“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偏私,则民用。官官治顾广圻谓依文义“官官治”当作“民用官治”。“民用”下或有重文号,后人误作“官”的重文号,故而致误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听治,治理,故其任官者当相称能,其赏罚无私。使士民明焉“于之”的合音词,明焉,明于任官当能,尽力致死,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怨。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不顾广圻谓:“不”字当衍。《外储说右》云:“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此其证也可以霸王矣。

    夫奸必知则备戒备,小心,必诛则止;不知则肆放纵,不诛则行。夫陈轻货轻货,与下句“百金”相对,指价值便宜的财物于幽隐幽隐,暗处,虽曾曾参、史史猷,二人皆古之有高行者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不知,则曾、史可疑于幽隐;必知,则大盗不取悬金于市。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增加人数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十母,十倍于其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令穷,命令不行,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句谓是选择威严还是选择仁爱的方法,也就因此可以决断了。且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动作则欲其安利也,行身则欲其远罪也。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亲以厚爱关安排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对待,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狠心,这里义与“强”互训,与“怜”义相反以饥寒,相强强制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军旅之难,战争,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爱以佚通“逸”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苟且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二句谓与人们的欲望背道而驰的,怎能不令人厌恶呢?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依句例和文义,“其”字当是涉上句而衍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只无术也,又乃且无行。是故决判断贤不肖、愚知通“智”之美当是“策”字之形近而误,与上文“严爱之策亦可决矣”句法正相类,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度也。治惩办贼,非治所揆所揆,已经违反法度的人也;治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作动词,处罚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胥靡,刑徒也。故曰:重从重处罚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悼惧,犹畏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甘利,乐于得赏,未赏者慕业功业,是报酬劳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加焉,加于之,加刑于犯事的人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冒犯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轻慢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zhì,被东西绊倒于山,而踬于垤dié,小土堆。”山者大,故人顺通“慎”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陷阱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民道,治民之法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句谓为民众设下陷阱,此则可谓伤民矣!

     今学者皆道书筴简策。书筴,典籍之颂通“容”语颂语,浮华不实的话,不察当世之实事,曰:“上不爱民,赋敛常重,则用不足而下恐疑是“怨”字之误上,故天下大乱。”此以为足其财用以加爱焉,虽轻刑罚,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凡人之疑当为“主”取重赏当作“刑”罚,固已足之之后也句谓本来已在使之富足以后;虽财用足而后厚爱之,然而轻刑,犹之词末助词。犹之,义同“犹”乱也。夫当家当家,指母亲之爱子,财货足用;财货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亲爱之则不忍,不忍则骄恣;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此虽则财用足而爱厚轻利字当作“刑”之患也。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通“堕”,懒惰于用力,上治懦软弱则肆放纵于为非。财用足而力作者,神农也;上治懦而行修者,曾、史也,夫民之不及神农、曾、史亦明矣。老聃有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文见《老子》第四十四章。”夫以殆、辱之故而不求于足之外足之外,在已经满足之后者,老聃也。今以为足民而可以治,是以民为皆如老聃也。故桀贵在犹“为”也天子而不足于尊,富有四海之内而不足于宝。君人者虽足民,不能足使为天子,而桀未必以天子为足也,则虽足民,何可以为治也?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适其时事,适时应事以致获致财物,论论定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同“默”,则喑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鼎俎,偏义复词,指鼎,则罢同“疲”健效矣句谓疲弱的人与勇健的人就一清二楚了。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不用而自文文饰以为辩,身不任而自饰以为高。世主眩迷惑其辩、滥多,推重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待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则虚旧虚旧,空洞陈腐之学不谈,矜诬矜诬,自吹自擂、弄虚作假之行不饰矣。

上一篇 : 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   下一篇 : 韩非子·八说第四十七
您是浏览 芷嫣 文章【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的第 2609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芷嫣 相关文章
装饰摆设工艺品:挂盘.花
《老子》
《老子》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第二章[美之为美]
《老子》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四章[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
《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第八章[不争无尤]
 部落主人 芷嫣 热门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部落文章诸子百家
《淮南子》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
《淮南子》卷五 时则训
《淮南子》卷六 览冥训
《淮南子》卷七 精神训
《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淮南子》卷九 主术训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4900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