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黄山水镇纸(清·29.5 ×4.5厘米)
镇纸正面刻字,背面镌山水图案,雕工精湛,工艺精美。

浅浮雕八吉祥纹竹黄盒(清乾隆·直径7.7厘米)
此盒采用竹黄工艺,在盒盖及外围浅浮雕八吉祥纹图,线条流畅,为竹黄工艺中的精品。

竹黄留青山水纹眼镜盒(清·高15.8厘米)
此眼镜盒呈椭圆形,一面雕留青凶水纹,另—面刻诗句。工艺精到,为清末制品。

竹黄雕人物故事图眼镜盒(清·高13.5厘米)
如意形眼镜盒盖上两面浮雕蝙蝠和团寿字,寓意福寿双全。盒一面浮雕“平生三级”图案,另一面浮雕松下高士图。工艺精湛,线条硬挺,为清末制品。

竹黄“荷亭清暑”八方盒(清中期·直径17厘米)
八方盒盒面刻绘荷亭清暑图,雕刻精美,意境清幽,线条流畅,设计巧妙。
进贡皇宫的竹黄器
竹黄这种民间工艺品原在浙江、湖南一带流行,并没有作为地方物产贡入皇宫内廷。后来,乾隆帝前后六次南巡,发现了这种工艺品,甚为喜爱,遂命地方上作为物产每年向皇宫进贡。乾隆帝在南方各名胜处所建的行宫内陈列摆设的此种物品,精制淡雅,深受人们喜爱。当时民间的贴黄器在造型、花纹装饰上都比较简单,而进贡到宫廷内的器物却是精美异常。其中有些造型规格和图案设计是由清宫如意馆画师提供,各地再按图案采办、督造;有些则是将贴黄匠人召至宫中进行制作。这些按规定缴纳进贡的作品,几乎都是穷工殚巧,精美绝伦,包括盒、匣、文具,盘、牙签筒等,其中仅盒一类,品种样式就五花八门,举不胜举。至于图纹装饰上更是精工细作,远非民间器物可比。据清宫中进单所载,如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月初二日,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进贡:文竹一统尊、石榴尊等。又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七月初一日,江宁织造舒文进贡:文竹如意盒成对、文竹芝仙盒成对、文竹万福盒成对等。这些竹黄制品大部分是委派江宁织造承办的,也有一些是地方官买来作为年节礼物献上的。但无论是承造的方物,还是敬献的礼物,在工艺上都是非常精丽典雅的。这类竹黄仿古器物作品虽不多,但品种较为齐全,不仅有鼎,还有觚、炉、瓶等,件件皆是精工细作。除仿古作品外,在其他造型的作品中,那些文房用具以及陈设、文玩器皿等,也均富丽精巧,使人百看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