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艺术>>>中国水墨画艺术
 
 文章   发布文章 >>>
中国水墨画艺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23日 21时04分35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整理编辑 打印】【纠错

   中国水墨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思维语言特色的艺术之一,它有文学、诗歌的语言特点也兼具视觉造型艺术心理直接反馈的表现深度,更重要的莫过于是深藏不露的心灵——人性的归宿。其表述方式具有超越视觉极限,将思维层次推展至更加深广的界域,达至经典的完美性,这就是对水墨画应有的历史定位。最令人遗憾的事是二十世纪过去了,中国水墨画并未在世界艺术领域产生应有的作用,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一、心灵与视觉

    中国古代认为眼睛是“神”的窗户,“神”在水墨语言中有多重涵意,其一是心理学范畴,如“七神”、“六欲”著重指感情等等,其二是心灵范畴,如天、人统一等等,中国水墨画有关“形、神”的论著一千多年来浩如烟海,但“神”的本义其核心仍然是指心灵。按“道”的表述方式,心灵是在“有”和“无”的界域中体现,是人性的终极点,中国画的水墨语言中,“画外之音”是重要的思维形态,视觉是表层有极限的,心灵是超越视觉极限,不受“形”领域动态干扰,但始终处于动静兼得,深藏不露,“形”、“神”始终是对应的存在形式。中国几千年以前的文化源头,天、人统一观,即是一部心灵演绎史。所以水墨语言的经典性,其维系于天、人统一的人文精神,也是水墨语言最辉煌的成果,离开这个思维核心探讨中国水墨画的现代价值,将不可能有深切的成果。

   艺术的根底在心灵净化,从古及今人类生生息息,最终必须面对的仍然是心灵的归宿,艺术而论更是如此。原始摩崖画、部落图腾,无不与此有关。中国龙图腾世代相传,延续了几千年,成为民族精神凝聚的象征。所以心灵与视觉是艺术根源重要的探讨课题。

   东西方两大艺术主流,各自在相关的艺术表述方式,西方艺术缘于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推理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视觉造型美学体系,视觉和心理是思维形态的主要脉络,两者之间是直接对话的关系,人格内向拓展是属于道德规范的领域,不直接反映在造型语言,因此,造型语言可以是纯技术、纯设计的视觉语言。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崛起的现代艺术,基本上是沿着此一脉络发展,不过形式表现更多元,材料选择更广泛。

   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脉络,首先是依循心灵的自由启迪,渐次展现主观世界,心理与视觉是解脱式的对话关系,物、我之间不仅限于情景的表述,心灵的启迪才是作品全过程的重心。两千多年前,中国古文献《庄子》记述了一个著名的典故,通篇没有论及图画有关的法理,却描述了一位高士风采的画家,于是故事中的“解衣般礴”便成为千古传颂的画家人格象征的典故,当时还未发展出完善的水墨画语言体系,但《庄子》却预示了艺术语言和人格的一致性,对后来水墨语言魅力的形成,影响深远。

    画史证明中国和西方两大各自独立发展的艺术体系表现方式,语言结构差异悬殊,以山水画为例,西方风景画和山水画的景物慨念明显的区别,前者着重景物的心理反馈和造型的表现性,情景交融和造型表现是统一的,是物、我直接面对的结果,后者着重人格的内向拓展中,追求心灵的重要表达方式,人格表现更重于视觉感受,摒弃以造型为基础的直观感受,而代之以心智养性。历代水墨画大家着眼于心智深层的语言表述,或氲醇、或气势或抒怀等等,视觉之外另有一番恢宏的天地。

    传统水墨画的三大主题,山水、人物、和花鸟,极少像西方绘画纯客观的背景写实方式视觉中的背景只不过是时空关系,某时、某地、阴、晴、雨、晦等等,当视觉超越时空关系,背景即失去和主体关系的必然性,视觉也随之超越画面,给予心灵启迪于极大的画面容量。

    二、“笔、墨”与“形、神”

    “笔、墨”一辞缘于便用中国毛笔和水墨产生的复合概念,但它的内涵远超过表面形式和技巧,“形、神”是视觉和心灵的综合表述语言,既是物象又涉及视觉的主观意识,在水墨语言中,可以用一体两极来概括“笔、墨”和“形、神”之间的关系,水墨语言最精粹之处,不以视觉造形的方法表达艺术思维过程,将艺术过程引伸到宇宙超自然的领域,在这一无极限的领域拓展水墨观念是物、我之间真正的“造物主”。

    超自然力是现代科学从相对论引伸的宇宙概念,中国古代称之为“气”,在水墨语言中引用这个宇宙概念有两个基本层次,超越视觉极限和物、我之间的解脱关系,使感觉意识得到最彻底的解脱,这个仅是现代科学的尖端领域,也是艺术的本质、哲学的根本,在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归根结底,它决定社会发展动向,也决定人的行为准则。

    两干多年前中国的古文献《易》经,已经很深入的涉及天、人关系中超自然力的领域,例如太极,传到西方很多的人都知道太极是很中国化的宇宙观,由于阴、阳两极对应,引发宇宙均衡但不对称的运动。不对称而均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古代认识律,太极的阴、阳、呈鱼形的黑、白变化是不对称的均衡关系,如果说现代科学是追踪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利用自然的价值信念,那么《易》作为人文领域,表述的是因为自然变化,引伸到事物对应所带来的普遍转变规律;以简到不能再简的阴、阳、两极对应。表述一个永远处于推衍状态,没有终极的宇宙一元律观念,主宰著生命、行为、人事、社会变化,揭示天、地、人三者之间深藏着不可思议的规律。

    在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中,超自然力被人类感知,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它驾驭着人类勇往向前开创未来,即《易》经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经典名言。超自然力的动、静对应,是无形的太极两极现象,永恒的生命动力,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史,古往今来无一例外。但中国和西方的阐述方式不同,西方重心理因素的物质性和物理的可知性,中国更重人性的内省因素,本质上具有同一性。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写到他心灵深处有个超越的推理力,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中。他用了心理逻辑推理的西方传统哲学思想表述的宇宙概念,“心灵的深入”和“超越的推理力即是太极两极的静与动的关系,已经很接近“道”的思想。爱因斯坦表示了科学永恒探索精神,已经超越了视觉极限,进入心目中永恒的最高主宰和心灵归宿。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可以解读为科学探索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或者说是超越视觉,超越时空极限的,这是现代人最辉煌的觉悟,说明东西方的文化分野最终将在天、人关系上合一。

    用较多的篇幅阐述超自然力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理清中国水墨语言的“笔、墨”与“形、神”的思维层次,基本上是超自然力延伸的艺术概念,它不是视觉造型的艺术领域中,寻找它的现代拓展方式和时代精神,从中国文化原创精神的核心分离出来,是椽木求鱼。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的二十一世纪中,很可能失去现代定位。中国水墨画语言的全部演译和推展过程,充分说明其现代价值在于思维形态的包容性,涵盖了中国人文精神发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

    三、墨画的现代发展

    水墨画的现代发展,基本上是语言现代转换的论题,相对于传统而言,着重指水墨语言的时代趋势,也包括时代脉博的表现。水墨语言是内省性很强的艺术语系,思维空间和容量远超越视觉造型美学的极限,反应时代音声也特别敏感,但由于其思维方式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而不易被解读。

    这里必须一提的是视觉造型美学体系的现代发展,是挑战了传统社会观,直接面对社会变革,充分发挥了西方理性文化的特点,这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成就了现代艺术潮流的崛起。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大动荡,黄宾虹为代表的传统革新的追求,时代脉博透过内省因素表述,他的水墨语音深沉而浑沌的特点,只有“时代大浪”之后易见分晓,到了二十世纪末,画坛几经曲折无法突破浅薄的氛围;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位在水墨画领域,进行现代耕耘的先驱,以水墨语言的方式,尽情表达了时代的呻吟。黄宾虹对水墨语言现代转换方式,是透过内省的因素达成的,不足之处是语言格局末能充分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开大合之势,但其内省的深度是同代人不能比的。另一位代表性人物林风眠,他的水墨语言是由西方视觉造型美学体系转换过来的,并成功取得和谐语音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西方现代特点,又有中国水墨语言的风韵,可以直接透过情景交融得到解读,不失为现代水墨探索之路,以上两人本文不存在褒贬之意,只想说明水墨语言的现代发展是多元的,不是非此即彼,但绝不是水墨、毛笔、宣纸加观念。

    水墨语言的现代功能,存在自身解读的“隐语”,心灵与视觉、“笔、墨”与“形、神”,能否以一个现代人所能体认的超自然力观念,主导水墨语言的现代发展,是最重要的关键。随着对中国水墨语言现代转换深刻意义的广泛认知,必然有一个新的世界水墨艺术现象出现,我们将刮目以待。

上一篇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下一篇 : 古代绘画的鉴定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第 4241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绘画艺术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汉画像石上的升仙图
徐扬和《姑苏繁华图》
仇英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
谈绘画中的艺术格调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部落文章绘画艺术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黄筌《写生珍禽图》:一幅精妙的课徒稿
一千年来中国画家笔下的鸡
超越时空的世界艺术文化宝藏
民国工笔画师胡也佛作品赏析
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详解(续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013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