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常识>>>中国画用笔-线描
 
 文章   发布文章 >>>
中国画用笔-线描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11月13日 19时36分39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勾 勒

 “勾”指用墨线完成轮廓;“勒”指用色线复勾加工。“勾勒”指用勾墨线的方法画出各种对象的形。勾勒的技法本指墨色的互用,后来便专指勾线技法,只有少数在人物衣纹和夹叶上勒以色线的,与勾勒原有的趣旨有些不同。

  近代还保持着以色勒勾的中国画家,象张大千爱用此种技法。他画的白梅枝干和梅花,常爱勒以花青,既显出海的高雅之感,也增加了物体的厚度;他也采用墨勒的方法,以浅墨勒重墨。以色勒勾方法,在近代人物花鸟中都见使用。

  勾勒人物是为显示衣着呈现的人体状态,如臂肘、腿肿、腋下的农纹心紧,其他的地方必宽松,密集隆起的线,更要注意条理,以免出“拘挛跛残"之病,要在理解衣纹与人体之结构而后动笔。象唐代贯休的《十六应真图》,线条飘举绵连,如春蚕吐丝,表现出效样的绵密有致。

  过去传统的勒,还带有打稿的意味。勾时光用淡墨,等子铅笔的轮廓,颜色复盖后,再用较重色线勒出。我们使用勾勒法时,可以用墨勾带有深浅变化之线,以色复勒时,有的地方勒,有的地方亦可不勒,互为映衬,色与墨会更为鲜活。

  勾 填
 
   凡是先以双勾勾出,然后填色的,叫勾填。与勾勒不同处,是勾填在填色中不准伤了墨线,象永乐宫的壁画,就是勾填的一种。有些民间木板年画,也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是国画勾填或年画勾填,也并非一概单线平涂,其中人物面部与花瓣,也是有浓有淡的晕染,这种方法比较拘泥刻板,但很典雅庄重。在用粉质颜料如石膏、石绿、朱砂等颜色时,更应严守轮廓,不要盖住黑线的勾勒,方为合适。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唐代张彦远把人物的线描,归纳为当时并存的两种级法:一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线法,一是唐代吴道子助残法。曹的线法已难于看到,后人记载他的线条稠叠,粗细不变,是前述三种线描的第一种类型。而吴道子的线描是顿折抑扬、流动飘举,看去满壁生风,花减为当时沸画的四大样式。即除了曹仲达、吴道子外,还有张僧繇和周方,曹衣出水有二说,令取曹仲达。

  界 画
 
   过去曾把中国画分为十三科,界画为其中第十科。这种画法是以表现建筑为其主要内容的画科。要用又长、又直、又均匀的线条,表现亭台楼阁之类的古典建筑,徒手画就很难于表现。古代画家因以棺木为界尺,用以引署直线,又名隔笔筒,这一工具便于表现官室楼阁,因而取界画之名。如宋代的郭忠恕,元代的王振鹏、李容道,明代的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都是界画的名手。

  界画的方法,是用左手压住有线槽的界尺,右手持毛笔与竹签,使木签或竹签为支柱,放在槽内运行,笔锋可画在画面上。现代除了少数工笔画家,还用界尺画建筑,一般大都徒手画线,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了。
上一篇 : 国画的四个概念   下一篇 : 梨花的画法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中国画用笔-线描】的第 394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国画常识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国画之八格、七候、六气、六要、四难、三...
南宗写山水之法:南宗抉秘
灶画--民间绘画遗产
汉代绘画的色彩观
执笔法和用笔用墨
工笔虎头的画法
近现代书画的作伪
 部落文章国画常识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工笔虎头的画法
国画的特殊技法有哪些
书画印章的用法
国画23种表现技法
中国画写意山水的设色法
国画技法之“没骨画法”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072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