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 勒
“勾”指用墨线完成轮廓;“勒”指用色线复勾加工。“勾勒”指用勾墨线的方法画出各种对象的形。勾勒的技法本指墨色的互用,后来便专指勾线技法,只有少数在人物衣纹和夹叶上勒以色线的,与勾勒原有的趣旨有些不同。
 近代还保持着以色勒勾的中国画家,象张大千爱用此种技法。他画的白梅枝干和梅花,常爱勒以花青,既显出海的高雅之感,也增加了物体的厚度;他也采用墨勒的方法,以浅墨勒重墨。以色勒勾方法,在近代人物花鸟中都见使用。
 勾勒人物是为显示衣着呈现的人体状态,如臂肘、腿肿、腋下的农纹心紧,其他的地方必宽松,密集隆起的线,更要注意条理,以免出“拘挛跛残"之病,要在理解衣纹与人体之结构而后动笔。象唐代贯休的《十六应真图》,线条飘举绵连,如春蚕吐丝,表现出效样的绵密有致。
 过去传统的勒,还带有打稿的意味。勾时光用淡墨,等子铅笔的轮廓,颜色复盖后,再用较重色线勒出。我们使用勾勒法时,可以用墨勾带有深浅变化之线,以色复勒时,有的地方勒,有的地方亦可不勒,互为映衬,色与墨会更为鲜活。
 勾 填    凡是先以双勾勾出,然后填色的,叫勾填。与勾勒不同处,是勾填在填色中不准伤了墨线,象永乐宫的壁画,就是勾填的一种。有些民间木板年画,也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是国画勾填或年画勾填,也并非一概单线平涂,其中人物面部与花瓣,也是有浓有淡的晕染,这种方法比较拘泥刻板,但很典雅庄重。在用粉质颜料如石膏、石绿、朱砂等颜色时,更应严守轮廓,不要盖住黑线的勾勒,方为合适。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唐代张彦远把人物的线描,归纳为当时并存的两种级法:一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线法,一是唐代吴道子助残法。曹的线法已难于看到,后人记载他的线条稠叠,粗细不变,是前述三种线描的第一种类型。而吴道子的线描是顿折抑扬、流动飘举,看去满壁生风,花减为当时沸画的四大样式。即除了曹仲达、吴道子外,还有张僧繇和周方,曹衣出水有二说,令取曹仲达。
 界 画    过去曾把中国画分为十三科,界画为其中第十科。这种画法是以表现建筑为其主要内容的画科。要用又长、又直、又均匀的线条,表现亭台楼阁之类的古典建筑,徒手画就很难于表现。古代画家因以棺木为界尺,用以引署直线,又名隔笔筒,这一工具便于表现官室楼阁,因而取界画之名。如宋代的郭忠恕,元代的王振鹏、李容道,明代的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都是界画的名手。
 界画的方法,是用左手压住有线槽的界尺,右手持毛笔与竹签,使木签或竹签为支柱,放在槽内运行,笔锋可画在画面上。现代除了少数工笔画家,还用界尺画建筑,一般大都徒手画线,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