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有名的砚是端砚与歙砚。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歙砚产于安徽歙县。最好的砚莹洁细腻,纹美色佳,加上精湛的雕刻工艺,是可以作为珍贵的艺术品来收藏的。据载,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得到一方“龙尾歙砚”,竟用它换得苏仲恭一座价值百万金的豪华宅邸,可见名砚价值之昂贵。一般的书画用砚各地都有出产,选择其质地细致,易于发墨,不吸水,有实用价值就行了。砚用后要及时洗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不用时要盖好,以免灰尘沾附。
端溪石砚
端溪石砚被列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问世于唐初,至今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清代计楠的《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三世。”武德乃唐高祖李渊年号。端溪石砚的石品花色种类之多,形状色泽之雅致,是其它诸砚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石品繁多,如青花、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石眼、冰线、翡翠、金银线、金星点等等。
青花:是端砚中名贵的石品之一。青花:细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泻在紫石上,瞅之无形;沉入水中,方可清晰见到,细润如玉,叩磨无声,其硬度较高,乃发墨之源也。

金星点,是宋坑砚石中特有的石品,如天上的星星布满天空一般,洒满砚石表面,在阳光 下闪闪发光,犹如黑夜晴空中的星斗。故称“金星点”。是砂质的变质物,有金星点的砚石易于发墨,美观实用,只是稍粗而已。

金银线,是水岩砚石中独有的一种石品。像线条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中。黄纹者叫金线,白纹者叫银线。在砚石中起装饰作用。 端石中的翠斑是石纹中绿色的斑纹但又不成圈眼,古人称:“青脉”。《端溪砚谱》中说:“青脉者必有眼。”所以翠斑中通常伴有眼。

端石中的翠斑是石纹中绿色的斑纹但又不成圈眼,古人称:“青脉”。《端溪砚谱》中说:“青脉者必有眼。”所以翠斑中通常伴有眼。砚石中有翡翠的石品非常名贵,得之不易。

歙州石砚
歙砚聚结而紧,发墨耐用,所以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涸墨之迟,噪声之低,必然出色,歙砚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多年宿墨,一濯而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能涤之立净,总之歙确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优点。歙州石砚产生于江西婺源之龙尾山,据清乾隆五年徐毅所著《歙砚辑考》载:“砚出自婺源之龙尾山,盖新安古歙州,婺隶于歙,不曰龙尾而曰歙者,统于同也”,这里说的是歙砚的产地来源。
据古书记载:产砚诸坑主要在歙县、祁门、婺源等地,而以婺源所出为优。歙石是碎屑岩中的粘板岩,所以呈层片结构。它是由于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外力的作用不同,以及岩石本身的凝固程度不同,使岩石呈现不同的构造状态。形成了歙石的不同纹色和色彩。龙尾歙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冰,利于研磨。
罗纹的形成是歙石中硫化银,铜、锰等矿物成分。粘土质在岩石中作层状排列的缘故。

罗纹中最名贵的是犀角纹,鳅背纹及细罗纹,暗细罗纹。它们都是莹润发墨呵气成水的精品。鳅背纹与犀角纹共质,致多而密,主要是碳质黑点分布得细匀而成,这些都是罕见之品,千不一见。在上述精品中的暗细纹最易被忽略,乍看没有金星,银花等光耀夺目之色,(这正好是纯净无杂质)坚重莹净,一无瑕疵,是歙石中的无上精品。

眉子是罗纹的变异,古籍中说到雁攒湖眉子,就是无数的甲痕相接,如人字倒置或一抹白云形如新月或横而不曲,两端略细,成双成对如人面的双眉。这种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水气交融的情景,犹如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这必然是上佳之歙石了。

金星是一种硫化铁的点滴状散布物,结晶在砚石之中,大的如豆,小的如蚕蚁,最小的若鱼子。金星质融为片云状,流云状就成了金晕;而金星质融化到不见痕迹时,石就呈青碧色,显得媚美沉静。金星的色彩悦目,在砚中起到了精美的装饰作用,也是歙石的特征,宋代文人尊重金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