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常识>>>高超的笔墨技巧
 
 文章   发布文章 >>>
高超的笔墨技巧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8年05月02日 21时32分45秒   来源: 中国艺术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潘天寿先生的画以墨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就笔与墨来说,他更强调用笔。《雁荡山花》几乎是白描着色。即使用泼墨法,也会留下用笔的痕迹,他面石头,也只是用墨线。潘天寿用笔以塑造形象,表现被描绘对象的特性为转移,如苍劲古拙之笔画古松,用洒落秀逸之笔画亭亭玉立的红莲,用斩钉截铁的、充满霸悍之气的笔画竹叶,用方折有劲、如曲铁盘丝的笔表现坚硬的石块。同时,用笔本身也有形式美的问题。对于用笔,潘天寿强调讲气势,骨力,经常用“折钗股”、“屋漏痕”来比喻用笔的方中有圆、柔中有刚和不雕。从他对用笔的形式美的主导要求来说,他偏爱线条的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

       潘天寿绘画上的用笔功力,多来自他的书法的功力。潘天寿曾说过,我国绘画用线的好坏与书法用线的好坏可说是完全一致的。他甚至说:“画好画,先得书法好。”潘先生的书法功夫很深,经常临摹碑帖,兼长各种书体。对于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章草、真书、行书等各种不同的书体,他都赏会、吸收。他的隶书、行书造诣特别高。他的隶书奇中有平。他的行草来自唐晋法帖,中年以后多从黄道周的行草变化发展而来并自具面貌。运笔方圆并用,变化多姿。他应用绘画上的经营位置的技法,来经营字幅,大小、疏密、斜正、错落,一任自然,犹如画面布局,烟云舒卷,扫尽旧时代“寻行数墨”的陋习。他把书法的技巧应用到绘画中来,而且其书法风格与绘画风格非常适应。他以汉隶和魏碑的线条作画,画方形磐石、松干、梅枝、荷梗、花茎等等,都棱角分明,都是刚劲、挺拔、古拙、老辣。他的画真正达到“画中有书”的境地。把书法看成是绘画的造型基础,是片面的,但学好书法,对于学中国绘画大有益处是无可怀疑的。

      黄宾虹先生曾赞许潘天寿笔力能扛鼎,但认为略少韵味,据吴茀之先生说,这可能是指潘先生少用淡墨渲染之故。实际上,潘先生的用墨很有韵味,而且墨色多变,浓淡干湿互用,或浓中见淡,或淡中见浓,都显得有精神,有趣味。如《小憩》一画前边那只秃鹫的身体,用极浓的浓墨画成,但并不痴钝,浓中仍能见淡。而《松鹰》(指墨)一画上的鹰的身体,纯用淡墨点成,不但不薄,不模糊,而且极富变化。《新放》(指画)的大片荷叶也是用淡墨画成,也很清新有韵致。潘先生甚至用焦墨也能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雨后千山铁铸成》一画,便可说明这一点。

      潘先生解放前作画,多不着色,解放后稍微着一点色,但不是重彩。画石头,只用一点赭石,画叶子只往墨里加一点花青,力求高古、淡雅、清秀。《灵岩涧一角》、《小龙湫下一角》、《映日》、《记写雁荡山花》等画,色彩艳丽,但艳而不俗。

上一篇 : 对山水国画中应物象形理论的思考与探析   下一篇 :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高超的笔墨技巧】的第 4415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国画常识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国画之八格、七候、六气、六要、四难、三...
南宗写山水之法:南宗抉秘
灶画--民间绘画遗产
汉代绘画的色彩观
执笔法和用笔用墨
工笔虎头的画法
近现代书画的作伪
 部落文章国画常识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工笔虎头的画法
国画的特殊技法有哪些
书画印章的用法
国画23种表现技法
中国画写意山水的设色法
国画技法之“没骨画法”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953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