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发展>>>说起源 话流派 除旧迎新说“年画”
 
 文章   发布文章 >>>
说起源 话流派 除旧迎新说“年画”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8年04月28日 16时50分18秒   来源: 中国文明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说起源 四美图还是叔宝尉迟?

     一说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山海经》里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有感两人忠心,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形成了年画。但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就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经历几千年,民间年画题材和手法越来越丰富,大多是用木版水印制作,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还有“画宫尖”、“画三才”、“金宫尖”、“金三才”。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南辕北辙。

    说流派 “南桃北柳”话南北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木刻图案,再按图上色而成。“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雕镂图案,画面的设计极具巧思。“纸绘”年画内容以神像为主。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全镇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上世纪80年代,霍玉棠之子霍庆有继承父志,成为天津一带惟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旧上海的“月份牌女郎”见证着上海历史的沧桑。当年洋人为了倾销洋货,制作民俗内容的画片,在适当的位置标有商品、商号与商标,并配以中西年历或月历赠送给顾客(由此叫“月份牌”)。当时的电影红星如胡蝶、阮玲玉、黎灼灼等都被作为模特走入月份牌画中,她们是时髦和先进的代名词。

    说题材 细品年画画中物

    一些应景年画多以岁令时节为主题。比如“春牛图”,农村过去无历书,“春牛图”图下一般画一芒神(一童子模样者手持一短鞭,俗称句芒,象征春临)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月日表,及“流郎诗”、“地亩经”等,供农民耕作时,按图上节气务农。各地年画中都有“春牛图”。进入年画的事物常以“谐音”取味,“鸡”、“羊”、“蝙蝠”等都有“吉”、“祥”、“福”、“安”、“禄”、“因和得偶”等美妙寓意。

    说发展 年画收藏前景看好

    年画近几年已进入了拍卖行。我国目前收藏年画的人比较少,年画收藏前景看好。由于年画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早期的年画已属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老鼠嫁女》、《瑞草图》、《太白醉酒》等,早已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明末年画已很难找到,绝大多数精品出于清朝中期,这个存世量也不多,市场价格动辄上万元。同时,以开封朱仙镇为龙头,中国木版年画还将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上一篇 : 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情结与视觉创意   下一篇 : 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开端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说起源 话流派 除旧迎新说“年画”】的第 405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四)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部落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为何耄耋图题材倍受历代中国画家亲睐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955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