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常识>>>写意动物画法
 
 文章   发布文章 >>>
写意动物画法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8年02月10日 20时02分04秒   来源: 艺术中国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在中国绘画里,最早的描绘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是与原始先民主要是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使他们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联系起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等为题材的动物形象。虽然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于宗教和记事,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描绘花鸟鱼虫,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于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纹不断反复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仙鹤、鲤鱼等动物还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画表现动物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工笔动物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写意动物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特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 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框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比较有神。

   写意动物在表现形式上要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使用不同的表现技巧。如画走兽,以丝毛戳檫为主;画翎毛,以点剁勾画为主;画鳞甲,以点画撇染为主;画草虫,以勾画点丝为主。虽然表现技法有所差异,但在笔墨要求上却是一致的,即要用洗练的笔触,变化的墨彩,润泽的水分来表现对象。
上一篇 : 写意画-荷的画法   下一篇 : 国画的四个概念
您是浏览 晓含 文章【写意动物画法】的第 3695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含 相关文章
改 琦
清代冷枚《十美图》走出“深闺”
“野逸”画风看徐熙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发展)
黄 均
关于中国画论
袁江、袁耀及其绘画艺术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考略
“笔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部落主人 晓含 热门文章国画常识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国画之八格、七候、六气、六要、四难、三...
南宗写山水之法:南宗抉秘
灶画--民间绘画遗产
汉代绘画的色彩观
执笔法和用笔用墨
工笔虎头的画法
近现代书画的作伪
 部落文章国画常识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工笔虎头的画法
国画的特殊技法有哪些
书画印章的用法
国画23种表现技法
中国画写意山水的设色法
国画技法之“没骨画法”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7252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