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赏读频道>>>羌族的历史
猜你喜欢的文章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为山浅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书卷气、才气、骨气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是谎言 但它述说真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当代艺术需要美术学院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顾恺之“迁想妙得”之我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艺术为什么一直领先西方1000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绘画未来命运 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构建问题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泊图美术:浅析当代儿童适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读胡嘉梁花鸟近作的思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浅谈古绢画的鉴定方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朱青生:艺术史方法论讲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蔡元培: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是审美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色彩情感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探析现代陶艺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艺术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羌族的历史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05日 11时35分06秒   文章来源: 黔途网    浏览人气:3472 人次 【打印】 【纠错
      羌族在青藏高原发育成熟,并取得相当成就后逐渐向外迁徒。其分布遍及中国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传说羌人的"炎帝"部落较早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原农业文明的先驱。"禹兴于西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后氏,也是以羌人为主体并与唐虞两个联盟部族在黄河流域完成的统一大国。进入中原的羌人炎帝族群,历春秋战国之际与中原其他族群融合,共同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中原羌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而留居于西部地区的羌人,仍保存其传统文化。"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后汉书·西羌传》)。因其畜牧业发达,以"牧羊人"著称于世。据汉文献所载羌支部族户籍和兵员数额推测,其时羌人人口在1000万以上,相当于汉王朝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他布区域北达今新疆、内蒙古,南到四川、云南。他们在这片广阔的高原、山地间放牧牛羊,从事山地农业生产,丰富和发展其传统文化,为祖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进步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以后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人若干分支由于诸种条件和因素,逐步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地区建立"后秦"、"西夏"政权的羌人也渐次融合于汉族中,至今在一些羌支民族中仍部分地保持着羌文化的一些因素,仍自认是羌人的有约100万人。

      春秋战国时,以河湟为中心的人部落发展了生产,经济发展需要向外扩张,而东阻强秦,只能向西南及西北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已先后迁到岷江上游等;至迟在西汉时,羌人已由西北南下到岷江地区。秦汉以后岷江上游一带即一直有羌族居住。之后的宕昌、邓至羌在其势力扩张后都曾统治过岷江上游一带。这些再度迁入的羌人部落与当地原有的羌人部落,其后逐渐混合共同构成了现在岷江上游一带羌的祖先。

      西北人南迁,是因强秦压迫,受挫而回撤。其影响固然不小,但他们绝不是首先进入西南地区的拓荒者,当地早有其同族居住。

     自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包括岷江上游在内的川西广大地区,存在一种"石棺葬文化"。专家认为,这一文化由青海羌文化发展而来。以时空对照的方法来看,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主人就是司马迁称为"冉、駹"的族群,他们是奠定今天羌族族源的基础。之后白马羌、牦牛羌、白狗羌、邓至羌、常项羌也都先后到达过岷江上游,共同成为今天羌族的来源。唐宋以后,中原王朝对区的统治更加深入。明代推行土司制度,清代实行改土归流。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曾成立北川、茂县、汶川、理县苏维埃政府。解放后,实行社会改革,建立一个自治县。1987年,茂汶羌族自治县撤销。

编辑: 幽香若兰  
上一篇 : 塔塔尔族的语言文字   下一篇 : 侗族鼓楼:文化境域的诗性象征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35359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