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工艺传承频道>>>巧夺天工的民间瑰宝
猜你喜欢的文章 
 陈逢显:一梦微雕迷蝴蝶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国“五色旗”银质香囊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清雅的苏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一场中法琉璃艺术的精彩对话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浙江安吉64岁非遗传承人陈长乐 “爱钻研”才能走得远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纤维艺术,难以想象的细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万只蝶翅一幅画 被鲁迅赞为“文化瑰宝”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程氏剪纸”传承人做技艺减法 “土气”剪纸走向海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内画鼻烟壶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山西和顺牵绣传承人:让千年硬质绣广为人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Richard Stainthorp电线人体雕塑艺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冲破抽象艺术与人物造型之间的界限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废弃的金属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羊皮筏子制作艺人:再脏再臭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海南黄花梨家具制作技艺代代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玻璃雕塑艺术 玻璃球中的世界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统民艺走出国门,“胶东窗花”绽放英伦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叶子也能蝶变成唯美的艺术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埃及艺术家用烟丝作画 整幅画最后燃起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巧夺天工的民间瑰宝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2年08月01日 19时06分14秒   来源: 周口晚报    作者: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10477 人次 【打印】 【纠错

    在沈丘民间有一种巧夺天工的民间工艺叫陈氏泥猴,它取材于豫东地区俯拾即是的黄胶泥,经过手工艺人搓、拉、捏、掐等几十道工序后,再进行烧制。烧制好的泥猴坚如磐石,摔不烂、砸不破。陈氏泥猴是沈丘陈氏几代泥猴艺人们历经200多年,不断创新孕育出的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目前,陈氏泥猴已有4代传承人。

    陈氏泥猴传承人捏制泥猴的速度非常快,一分钟之内能捏出3个形态各异的猴子,这些泥猴分“喜猴”“笑猴”“怒猴”“骂猴”“爬山猴”“上树猴”“跳舞猴”……它们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看后让人忍俊不禁。陈氏泥猴的每件作品都是借猴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以猴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陈氏泥猴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大的同真猴一样大,小的如花生米一样小,纹理形态兼备,是几代民间手工艺人的心血结晶。

群猴嬉戏

猴子饮水

  陈氏泥猴

  陈氏泥猴的由来

    近日,记者见到了今年44岁的陈氏泥猴的第四代传承人陈新建。据陈新建介绍,陈氏泥猴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那时陈新建的曾祖父陈振甲是个在陈州沿街叫卖糖葫芦的商贩,陈振甲能用黏稠的糖稀吹出100多种人物、花鸟,既能当点心吃,又能当工艺品来欣赏。据说,他捏的糖人儿曾经两次作为贡品送到朝廷,深得皇帝的喜爱。嘉庆皇帝患病期间,陈振甲曾被招到皇宫,专职为皇帝做糖人儿吃。嘉庆皇帝驾崩后,陈振甲一心想回家,无奈当时朝中看管严格。后来在一个午夜,陈振甲伺机从皇宫出逃,为躲避皇宫官兵的追杀,只能昼伏夜出,经过几个晚上的行走,他终于回到了家。陈振甲刚回到家,官兵也追赶了过来,要求陈振甲限期回到皇宫。官兵撤走后,陈振甲为避免满门抄斩,只好携家带口星夜兼程地外逃,隐名埋姓地躲藏了起来。后来,陈振甲一家老小在古相国(今沈丘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子住了下来。虽说陈振甲赖以生存的糖葫芦生意再也不敢做了,但他多年的传统手艺说什么也不愿意丢下。当他看到孩子经常玩弄的黄胶泥,一时来了灵感,决定用黄胶泥捏制泥猴儿。

    陈振甲为了将泥猴捏得活灵活现,经常到山区里去观察猴子的形态和习性,有时一出去就是一个月,回来时,身上被猴子抓得体无完肤。与猴子近距离的接触,让陈振甲对猴子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能在最具有动感的一瞬间,抓住猴子的表现动作。经过不断的加工和锤炼,陈振甲捏出的泥猴不仅耐储存,还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谁家的女儿出嫁了,都会陪送些泥猴;小商小贩的木车上或是店铺里都摆放有陈振甲的泥猴……而且陈振甲每每捏好泥猴,还会挨家挨户地送给邻居,因此他的人缘在当地非常好,当时人送外号泥人陈。

    从陈振甲捏泥猴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已有4代传承人,这4代传承人分别是二代传承人陈廷动,第三代传人陈永福,第四代传承人陈彬(已故)和陈新建。

    繁杂的制作工序

    陈氏泥猴之所以能流传200多年而深受人们喜爱,归根结底是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泥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经用青三彩窑工烧制,使陈氏泥猴达到一个又一个艺术巅峰。陈氏泥猴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了神形兼具的境界。陈氏泥猴用色简洁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很具收藏价值。陈氏泥猴千姿百态,大的与真猴一样大,小的如花生米一样小,纹理形态兼备,或活灵活现,或憨态可掬,或庄重如人……这些都是几代传承人不断改进的结果,凝聚着几代传承人的心血。

    陈氏泥猴的奥妙究竟在哪里?陈新建告诉记者说,陈氏泥猴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具有非常深厚的象征意义,每个泥猴无论大小,两只耳朵相通,从左边耳朵吹气,能从右耳朵出气,预示着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左耳朵听右耳朵冒。陈氏泥猴的工序繁杂,但工具非常简单,仅仅是一根竹筷,或者是一把梳子和剪刀。陈氏泥猴的用材简单,是普通黄胶泥,捏泥猴之前先将黄胶泥晒干,碾碎过筛,加上棉花或纸浆,再掺水和匀,用木头捶打数遍,使胶泥变得柔软细腻。经过搓、拉、捏、掐等工序和过滤、醒泥之后,便成了捏泥猴的主原料。陈新建说,刚刚捏好的泥玩具容易变形,祖上的工艺是把它放在锅台上,待烘热冒烟时,赶忙用黑或棕色颜料打底。之后,在晾干的泥玩具上涂上各种鲜艳的色彩,使它与动物的造型协调一致。经过彩绘后的泥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不知情的人还真不知道这栩栩如生的泥猴竟取材于泥土。

    在捏泥猴的过程中,最复杂的就是和泥了,经过反复揉搓而成的黄胶泥称为“熟泥”,其特点是黏合性强。塑造好的泥猴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烧制的泥猴在泥胚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1060℃,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根据泥猴的姿态而五颜六色。烧制的泥猴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泥猴作品一般需要捏制的时间,短则只需数秒钟,长的也不过是几分钟,但一件完整的泥猴作品从捏制、晾干、着色、烧制等一般要经过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陈氏泥猴兼具绘画、雕刻和烧制于一体,也就决定了陈氏泥猴的稀缺性。每一件泥猴从选泥到发酵、过滤、醒泥大概需要十多天的时间,因而在造型特点上就出现了和一般雕塑不同的处理方法,泥猴的捏制靠胶泥的压缩来处理构图,缩短猴子身体的比例,突出主要部位,达到形神兼备。尤其是在轮廓和曲线上尽量形成一个圆团。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法,也就构成了陈氏泥猴在造型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特征。陈氏泥猴的成型与否,关键是要把握好泥猴的坯体,要想表现出完美的创作意图,就必须用色彩、图案线条来描述。因此,陈氏泥猴的美是造型的美、色彩的美、图案的美和线条美的集中反映,是塑和彩的和谐统一。

    陈氏泥猴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采用手工绘彩,造型单纯,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深受老人和儿童喜爱。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作品取材于《西游记》和《花果山探源》之书中的精彩场面,猴子刻画生动,动作抽象夸张,耐人寻味,适宜人们喜庆赠礼或欣赏,历史上曾盛极一时。

    绝活亟待传承人

    据介绍,目前,陈氏泥猴的手工制作只留存在沈丘境内,传承人也只有第四代传承人陈新建延续着。陈新建自幼跟随父亲学捏泥猴,一直到他参军入伍也没有丢掉。在1987年济南军区举办的人民子弟兵才艺大展示中,他用10分钟时间捏制了100个神态各异的泥猴,获得了特别奖,从此一炮走红。他经常受邀于各个部队进行捏泥猴表演,在军营中名噪一时。陈新建转业到地方后也一直没有丢掉手中的绝活,曾师从河南大学著名美术教授,并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他还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将豫东地区最普通的黄胶泥以泥猴的形式摆放在了异国他乡的大雅之堂,这些土得掉渣的泥塑甚至码放在了外国政要的案头。据悉,陈新建所捏制的《百猴谱》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陈新建总结陈氏泥猴有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迅速,一小块黄泥,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只灵巧可爱的猴子。二是不看,闭上眼或是用布蒙住眼,甚至在袖筒里就能捏出姿态各异的猴子。三是倒着捏,双手背在身后,捏出的猴子神形皆备。四是造型多,不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按照意图能“手到猴来”。五是结实,烧制出来的泥猴不干不裂,硬如钢铁,摔不烂,砸不破。

    陈氏泥猴虽然闻名全国,但在其发展上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到了第四代传承人陈新建这里,他的孩子不愿意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外地有不少烧制陶制品的商家打算出50万元将这一技艺买走,陈新建说什么也不卖。陈新建打算将陈氏泥猴免费传承给家族以外的陈姓青少年,使这一宝贵的绝活传承下去。沈丘县文化部门也高度重视陈氏泥猴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将成立陈氏泥猴培训中心,建立陈氏泥猴展览馆,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积极向上申报。

上一篇 : 南京工艺大师制作阿育王塔 共用宝石474颗   下一篇 : 碎布拼出“油画夫子庙” 年轻人融入现代审美
  相关文章 (民间工艺
 
民国“五色旗”银质香囊
浙江安吉64岁非遗传承人陈长乐 “爱钻研”才能走得远
“程氏剪纸”传承人做技艺减法 “土气”剪纸走向海外
羊皮筏子制作艺人:再脏再臭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传统民艺走出国门,“胶东窗花”绽放英伦
  热门文章 (民间工艺
中国民间手工艺绝学传人的欣慰与苦恼
青藏民俗百图--青海湟源排灯
西湖竹骨绸伞 有着“西湖之花”的美称
救救漳州“彩扎”民间艺人肖世华面临“绝后”之困
草色风景芦苇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4581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