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雕刻艺术频道>>>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精雕细琢的古代玉山子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玉雕艺术家李映峰的“观音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硬汉巧手雕顽石 蜚声中外传百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祥韵牙雕艺术馆——腕间雅物 牙雕手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林建煌:在去除的过程中学会人生取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木雕家族传承百年技艺 自费筹建木雕博物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马年说马篆刻马印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朽木雕刻:时间与记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鉴藏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禁象牙令”下牙雕技艺 会否成绝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黄杨洪:俏色巧雕之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刀代笔:细话阴刻玉雕那些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草根”艺术家40载醉心滦河石雕刻“点石成金”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李璋:与时俱进的木雕艺术家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篆刻,中国人独有的艺术情趣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熊伯齐谈印章与篆刻起源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福州十二生肖寿山石雕吸眼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原木雕刻的花瓶真好看 想要来一打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3年07月14日 11时06分49秒   来源: 文物天地    作者: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12744 人次 【打印】 【纠错

思无邪 高茜画 王志伟刻

  近几年我一直在想,留青竹刻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一直是靠简单的师徒传承关系一步步走到今天,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从事这个行业,传统技艺得到承传延续,这是值得庆幸的。我拥有三十年留青竹刻创作的经验,如今仍在从事这一行业。对我而言,留青竹刻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大家都知道,那么,留青竹刻如何表现今天的生活、融入今天的生活,表现今天人们的感受和现代人的审美,让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给人崭新的样貌,理应成为我们的追求。

  首先是在画稿上,也即题材方面。

  艺术创作的道理很多,概括起来却无非是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这两个方面。一件作品最终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内容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创作者与欣赏者最重要的感受、体验的依据。留青竹刻的画稿,传统上基本就是三种方式:请人画、自己画和缩摹。现在也是如此,但在画面的题材方面已经有了开拓,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更加广泛了。这是生活内容和情感指向的变化带来的,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我先师白士风先生刻过一件《试银针》,技术因素暂且不论,题材的选择就令人耳目一新。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很超前了。王世襄先生还曾特地写过一篇文章来肯定这件作品的重要性,指出其基于传统而又有新创之功(见王世襄《锦灰堆》)。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古人有古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无论是绘画还是竹刻,中国传统艺术的题材大多集中于山水花鸟一路,延续长达千年之久。留青竹刻与传统绘画的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题材,往往依据当时的绘画。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明显有了变化,生活内容的不同,导致艺术家情感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向也随之更新。这是白先生《试银针》这类作品新进的大背景。到了今天,生活的变化前所未有的快速发生,六七十年代到处可见的土布长衫、竹椅板凳被高楼大厦手机汽车取代。作为刺激人们意识、思想、情感的信息来源,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改变了获取信息、传达信息的方式。所以,用古人的酒杯浇今人的块垒已经不能满足受众,也不能满足创作者的艺术追求。怎样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想到的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的。如我刻的《思无邪》、《鱼际关系》(高茜老师画)等可供大家参考。我的基本出发点是,既不能脱离传统的积淀,为了赶时髦、急功近利迎合市场,又应时时提醒自己走出新的道路。也就是说,变中要有不变,不变中要求变。过去的留青竹刻家与当时的画家有合作的传统,今天的绘画已经并正在悄然变化发展,我与他们的合作为我的留青竹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合作,以后还有发展的空间。传统题材固然依旧可以供今天的人们享用,有些内容,比如山川花鸟之美,具有永恒的性质,但作为审美对象,难免会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陈旧感。如果大家都蜂拥而上去刻黄公望、倪云林,在令人赞叹留青竹刻的深湛功力的同时,难免又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新的生活内容、新的关于美的发现理应进入我们这一代竹刻人的视野和追求。

  如今是一个社会大发展、世界文化交流突飞猛进的时期,这给竹刻题材的丰富选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其他艺术的观念、方法也可以成为竹刻的借鉴。顺应这一点,并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将会决定我们的留青竹刻能否在时代、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在技法的层面上。

  留青竹刻传统技法自身拥有丰厚的积淀,但是仍然有发展的空间。我的体会是,传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巩固老一辈所传授的基本技法的同时,应该去探索、追求更多新的技法。比如,原来刻人物基本都是用细的三角槽刀单线勾出人物的脸、手、以及衣锦等,现在可以从透视、雕塑等不同的角度刻出更多的层次、前后关系及体积感、圆润度等等。原先留青竹刻一般都以工笔题材为主,现在可以刻小写意,甚至于大写意,如我刻的《耄耋富贵图》(吴冠南老师画),但需要对笔墨运用的章法、用笔、转折及前后关系了解透彻,才能真正刻出画面的精气神来。这就需要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多方汲取、借鉴,比如更多地写字、画画及读书等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寻找突破的契机和帮助。传统技法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我们刻留青,也应该在技法上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留青竹刻也完全可以在织锦、漆艺、金银器、玉器等工艺方法中获得借鉴。

  技艺虽然是方法论的范畴,其实也是一种认识论,需要竹刻人增广见识和修养,多思考,因为不经思考的工作很容易陷入因循的旧套路,形成匠气。谁都明白,因循守旧是艺术创作的大忌。

  三是在形制上。

  传统的竹刻形制一般以臂搁、笔筒、扇骨等较为常见,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出挂屏、台屏、牙签盒等,如今除了原有的品种,又有了名片盒、香烟盒以至于打火机等更多贴近实用功能的商品性形制。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传统的根源去找形制上的突破,使其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又不失传统的基础,同时,在审美品格、趣味上又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我近几年尝试刻了一些新形制,凤尾砚形、钟形、书卷形、琴形以至于牌形等等,既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又在形制上有新意。

  再比如,旧时文人有很多用竹根刻印章,作为文房雅玩,既有功用性,又适合案头把玩,文彭、潘西凤、邓石如、吴让之等大家都乐于此道。但传统竹根章未见有留青雕刻的,那么,能否在这类雅器上加以留青,使之合则兼美?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认为砚台盒、印章盒、印泥盒、毛笔杆、墨床、笔架山、挂件、首饰盒等传统文房件、把玩件也都可以尝试加以留青竹刻。

  古人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人历来把挺直、虚心的翠竹当成精神的伙伴,种竹、赏竹、玩竹,而在大的范围中,留青竹刻更多的是与文人雅士日夕相伴,眼观之,手抚之,可以陶冶性灵。由于当今日常生活审美有了新的变化,竹刻能否越出固有的范畴,与其他器物、其他艺术融合,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刻竹人的追求。比如,我一直在思考,能否把当代设计、家居、陶艺、雕塑、装置等艺术融入其中?能否在更广阔的文化、生活范畴中与茶文化、酒文化、琴文化等结合起来?甚至与西方文化艺术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使留青竹刻既保持独立特性,又兼善共美。

  留青竹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出过那么多了不起的大家,积累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资源,却不是我们自己的荣耀。今天的竹刻家们唯有站在历史的土壤中、站在今天的生活中,在潜心用功的同时,真实地感受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追求。生命的体征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终止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精神和艺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竹子是永恒的,手里的刀也是旧有模样,我希望自己和同仁在这不变的竹与刀之间,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创造出新的美。

安居图 王志伟画并刻

上一篇 : 竹雕收藏正走红:名家精品更受宠   下一篇 : 竹刻艺术:一物难求
  相关文章 (竹刻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清代九龙五扇全竹雕屏风
竹刻雅器如何重生
高尚远:一刀一竹一世界
竹雕:濒临失传的技艺
  热门文章 (竹刻
顾珏之竹雕
嘉定竹刻
宝庆竹刻
梅兰竹菊人物
清明上河图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0003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