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簧刻《富春山居图》局部 张冠文
600多年前,常熟画家黄公望创作了被誉为山水画巅峰之作的《富春山居图》长卷。几经辗转,长卷断为两截,前段“剩山图”藏浙江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因用笔精到,被清初邹之麟比喻为画中“兰亭序”。此画之精妙,为后人临摹之楷模。常熟竹刻艺术家张冠文最近在竹簧上刻出全幅《富春山居图》,让观者无不赞叹。 张冠文学的是机械,一直在机关工作,退休后却学起了竹刻。因没有压力,心情放松,很快入门。竹刻翻簧技术在江南早已绝迹,张冠文不甘心它失传,苦苦钻研,将它发掘出来。三年前他萌生了将《富春山居图》刻在竹簧上的想法,经过酝酿构思、搜集资料,制簧(其间他经历了一次小中风),去年正式开刻,历经八个月,终于大功告成。 竹簧刻《富春山居图》长2.4米、高0.12米,用八块竹簧片拼接,张冠文以常熟人特有灵气将先辈的皴擦晕染化为刻痕,施之以石绿色,看上去十分养眼。作品深得原作和临本的精髓,韵味十足,气息充盈,为罕见的竹刻长卷。 张冠文刻《富春山居图》用的是清四大家之一王翚第八次临本(现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这一临本是王翚71岁所作。“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璧,中间仍少了火烧部分,而竹簧刻《富春山居图》就没有这一缺憾。用张冠文的话来说:“黄公望、王翚和我都是常熟人。黄公望耄耋之年作长卷,王翚古稀之年临长卷,我古稀之年刻长卷,这不是巧合,而是上苍赋予我常熟人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