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亦作献甫,又号静观、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四体书,善山水、花卉,长于金石文字之学。篆刻师承陈豫钟,兼取黄易、奚冈、陈鸿寿等西泠诸家之长,功力深厚,以篆法精巧娴熟,章法纯正,刀法挺拔著称。所刻行楷书边款尤为精致。他生平勤于刻印,作品甚多。给达受、戴熙、沈松生、张廷济等名流均刻过印。为“西泠八家”之一,晚年印作走入僵化模式。著有《补罗迦室印谱》、《补罗迦室集》。

朱文印“延年益寿”一印,兼有“二陈”之长处,刀味、布白取自陈鸿寿。篆法上的转折委婉,正是陈豫钟的面貌,此印运刀自如,使刀如笔,结字方中寓圆,章法爽朗稳健,富于变化。正如其边款所言。“仿(汉)朱文以活动为主,而
尤贵方中有圆,始得宋、元遗意,此作自谓近矣。”“茶熟香温”与“寄情诗酒”两印为仿汉白文佳作,前者布白揖让多变,线条不求横平竖直,笔意跌宕,以动取胜,颇显“急就章”的率直意趣,笔味浓厚但整体上又凝练均衡,动中有静。结体较为工整,以静为主,但工稳而无呆板之感,篆法上溶进变化,打破了单一的平直线。另外,行刀上注意产生圆润的笔意。笔画相同的地方有意不使雷同。如“酒”字六曲笔等。使整体静中有动,生气盎然。“爱惜”、“剑胆琴心”两方各具特色。“爱惜”一印取疏朗貌,然线条朴茂厚重,笔意浑润。“剑胆琴心”反映了赵之琛善于融合各家之长,兼收并蓄的本领,印中既有古玺印之美,又有秦诏版和汉玉印的长处,不求形式而神韵俱在。线条变化多端,别具特色。四字斜线、横线、纵线融合,四字上下左右形成对比,打破了平静的印面,给人生动醒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