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画,佛教画的一种。画在单幅娟上,贴于墙壁,以后揭下,镶装边框,后加衬布,上置挂带,成为可以移挂、折叠的画幅。为壁画发展到卷轴画的过渡形式。敦煌石窟中,发现帧画很多。内容大都为佛像画及密宗坛场曼荼罗等 。当时称“功德画”,便于佛教徙供奉、祈福、瞻拜之用。中晚唐时,日僧带来弘法大师《胎藏大曼荼罗》帧画七幅,僧宗叡有《正金轮佛顶母》帧画二幅,智证大师有《胎藏曼荼罗》帧画五幅等。敦煌石窟所出最佳者为宋初建隆《地藏菩萨像》单幅绢本,背托衬布。韩愈诗中提到“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五代刘鳌诗句“六幅冰绡挂宰庭”等,皆指帧画。
全羅北道 南原市 山內面 这画是在木板上雕刻中间的阿密托夫和其周边的十位菩萨以及其子的作品。朝鲜后期很流行这样的木造帧画,这帧画是1782年做成的,原先贴在法堂的佛像的后壁上。座在莲花支柱台上的阿米托夫身上围着3层圆形莲花花纹边,其两边安排了四位菩萨。左边由阿米托夫的两位弟子,其两边又立四位菩萨。帧画和佛像之间刻着精致的花纹。从菩萨的脸庞、身体、厚厚的衣服中可以看出朝鲜后期佛像的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