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艺术>>>神秘的敦煌飞天艺术
 
 文章   发布文章 >>>
神秘的敦煌飞天艺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12月03日 22时28分11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整理 打印】【纠错

      我们讲飞天,“天”是什么?天在佛教里面,就是神的意思,飞天,就是飞神。飞天,是从佛教传入的时候带进来的。它在印度的名称,叫乾达婆;因为它是靠闻香当饭吃的,闻到香气,身体也散发出香气,所以也叫香神、寻香行、乐人、香阴等。
    
      飞天不食酒肉,专门闻香,二十唯识述记上曰:“……此等不事王侯,不作生业,唯诸家饮食等香气。便往其门作诸伎乐而求饮食。”在佛教里,飞天会在有人供奉进香很热闹的时候出现,所以,飞天是佛教艺术里面最自由的神。
  
      这里面要区别于西方的天使:天使,顾名“使”,是有任务的;飞天没有,它是自由自在的神。飞天,也要区别于道教里面的飞仙。飞仙是仙人,要遵循道教的礼仪;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由于飞天是这样的自由,所以给画家、艺术家在造型、表现手法上一个很大的创造自由的空间。
  
      说起敦煌,大家都想起飞天,但实际上在敦煌壁画中,飞天仅作为装饰画面用。我特意带来了临摹下的莫高窟427窟的飞天稿子。它就这么小,像巴掌那么大,就沿墙边之上,这么小的一溜。但它在艺术上、在表现形式上,都是非常生动的。
  
      初入西域造型笨拙

      在印度,佛像还没出现,还是菩萨形象的时候,就出现了飞天。从一开始飞天就不像西方的天使长有两个翅膀。敦煌的艺术,早期受到新疆龟兹一带的影响,然后又变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叫它西域风格。
  
      飞天在西域造型上,飘带很短,但到敦煌以后,飘带越来越长。所以新疆的飞天看上去比敦煌的笨拙,不是那么轻巧。从造型上看,克孜尔飞天的造型还受到健陀罗的影响。另外在敦煌壁画中有一种叫天宫伎乐的,它实际上也属于飞天。所以,我今天晚上要把天宫伎乐和飞天合起来讲。克孜尔,直接影响了敦煌早期的造型。新疆克孜尔艺术中,把飞天画得很大,不像敦煌的飞天很小,只是装饰作用。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安排是根据需要来处理画面的,飞天有的被安排在最顶上,两边是菩萨,中间是佛,这样的布局,就使画面比较生动。早期的飞天,造型夸张,形体比较长,色彩也比较单纯。飞天的设置很自由,大与小完全根据画面的需要。像莫高窟275窟的飞天,在本生故事中,加上飞天,一方面表示歌颂;另一方面,布局比较好看。有的飞天画在人字披的屋檐望板上作为装饰用,画成一格一格房廊的形状,不过因为飞天没有规格,没有一定的格式,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大家对敦煌飞天印象很深,但实际到了那边,都需要认真去看才能体验到它的神奇。
  
      西魏:讲究动态写意夸张

      在西魏以后,受道教及儒家的影响,洞窟中出现了覆斗形的窟形,这个是传统的中国洞窟形式。

      我们看到,所有的画基本上都画在天顶上,如249窟在天顶与墙壁之间,有一排天宫伎乐,飞天夹杂在里面。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勾勒笔法,有的时候,是两三遍地勾勒,有的是凹凸法。这种是西域的明暗画法,但还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是根据形体、根据笔的情感来用笔,不是填出来的。在一排天宫伎乐中还有一个头部特写的飞天,很写意地用笔,里面勾线,然后晕染。这个大头,我们叫大面,实际上是一种类型的写意画法。而且那个时候,利用笔与笔的层次画出了凹凸的立体感。这里的天宫的砖墙也画出了现代的凹凸装饰墙面。外在西魏285窟顶上的飞天,颜色也很单纯,但是造型受到东晋、南朝的影响,提倡向汉人学习。这种风格也传到了莫高窟,先勾线再涂颜色,用笔很写意,它有的线是后加的。
   
      有人说,敦煌壁画是由于变色才好看。我不同意,因为没有情感的话,变色不可能这样生动。这种情感,是艺术最根本的生命。这个时候的壁画中出现了怪兽,其实就是道教里的风神、雷神,有翅膀。这和飞天不同,飞天从印度过来就不需要翅膀,想飞就飞。这个和道教的还是不同,当然道教中也有不画翅膀的飞仙。在这里洞窟里,使人感觉进入了一个梦的宇宙,神奇的世界、艺术的世界,飞天在其中产生了神奇的运动感。所以外国人看到很激动,因为西方现代艺术认为,表现梦境思维的东西很了不起,而中国古代竟然可以把它变成为现实的画面、变成艺术品,非常了不起。这些飞天虽然都装饰在窟内边上,但看上去一个个都很精细,很漂亮。

      北周:放弃颜色突出线条

      到了北周,突出表现中国画的线造型,开始试图把颜色放弃,把线突出来。逐步走向汉化风格。

      敦煌艺术,经历了10个朝代1000多年,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艺术的风格融合和演变。怎样把外来艺术变成自己的艺术,怎样融合中国的笔法线法,这在北周时期是比较明显的转折点。当然,在这个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坚持原来的画法,但在平面上,还是吸收了民间的这种画法;在色块上,很多种画风同时并存。
  
       隋代:动感飞天多样背景

       隋代时间虽然短,但洞窟开了不少,这个时期的飞天很讲究动感。还有很多穿袈裟的飞天,是不是当时的和尚也想把自己打扮成飞天,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420窟,有很多飞天,很小,拍照都不好拍,但可以看出,动作非常生动。飞天动作表现为向前伸、向后仰。飘带都画得很直,表现成风很大,速度很快的样子。在西洋画里,风是画不出来的,而中国的表现手法连风都要画出来,虽然看不见,但是有的东西,就应该表现出来。所以中国的艺术审美比西方更有意境。
  
      西方人,是看得见才画;中国人是,我认为有就要画。所以能画出很多想象中的东西,比如梦境等。420窟的飞天,除了飞天的“动”外,还有背景。用大刷子先刷背景,再画飞天,看上去很粗糙,但增加了动感。刷子完全是凭情感来刷,没有什么方向。而到了419窟以后,背景涂成了黑的,比较整体。这些飞天虽然很小,但眼睛、鼻子、嘴巴都有画。试想想,在墙上这样画,是很困难的。还有407窟,是隋代最精彩的三兔飞天。在三只兔子共三只耳朵的莲花心外面又画上了飞天。这个图案很小,不到一平方米。
  
      隋代还出现一种用白底、不做红底的飞天。像铃铛一样,挂在树上垂下来。这个就比较接近现代的中国画,没有底色的。390窟的飞天构图,很讲究运动感,形体有S型,在两个飞天之间,还有像波浪一样起伏的云气,很生动。
  
      唐代:色彩饱和富丽堂皇

      到唐代以后,飞天进入另一个风格,线条进入了表现主导地位,色彩也达到了一个饱和艳丽的高度。唐代飞天带子的卷动,不仅是飘了,因为特别长,还要卷过来。57窟,乘象入胎图上的象牙上,站了两个大拇指大小的飞天,可能是最小的飞天了。再看321窟,飞来的四方佛,有菩萨相陪;飞天呢,就高兴在哪儿飞就在哪儿飞。
  
      这里有两对最有名的飞天,可惜变黑了,依稀可以看出飘带很漂亮;这里还有倒过来的飞天,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从天上坠下来。在这些画面中有很多乐器图案,在佛国世界里乐器是不弹自鸣的。

      这个时候,线跟色都同时达到一种表现的高度。色彩很饱和,很艳丽,富丽堂皇。但线,还是主导地位。所以说,整个佛教艺术,完全是中国化的造型风格,在唐代已经很完美了,既吸取了外国的颜色,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艺术风格。
  
      五代宋代:颜色淡雅造型简单

      到五代、宋代以后,飞天就开始不那么重视了,造型也比较简单,可能受文人画的冲击,但还是有自己的风格,颜色比较清淡,而且云彩的画法,也不一样的,色彩不像唐代那么富丽,造型比较简单。
  
      西夏、元:文人画的反馈

      到西夏时期,有的飞天穿西夏服饰。像榆林窟的10号窟飞天很特别,是一种蓝绿色的调子,西夏人喜欢绿色,认为蓝绿色是最珍贵的颜色,所以以绿色为主,但画法,还是中国传统的画法,讲究线条。东千佛洞的飞天比较特殊,裤脚口特别大,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喇叭裤。

      元代是莫高窟最后一个朝代。这个时候文人画已经反馈到莫高窟。以线为主,色彩表现减弱了,基本上是受到文人水墨画的影响,但讲究线的粗细、变化、起止、停顿、用笔、转折,讲究线自身的情感。

      莫高窟的艺术随着丝绸之路的转移到元代基本就结束了。

 
 
上一篇 : 民间绘画   下一篇 : 中国水墨画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神秘的敦煌飞天艺术】的第 4319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绘画艺术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汉画像石上的升仙图
徐扬和《姑苏繁华图》
仇英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
谈绘画中的艺术格调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部落文章绘画艺术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黄筌《写生珍禽图》:一幅精妙的课徒稿
一千年来中国画家笔下的鸡
超越时空的世界艺术文化宝藏
民国工笔画师胡也佛作品赏析
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详解(续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925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