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民间艺术>>>民间风俗习惯>>>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文章   发布文章 >>>
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1年02月04日 18时52分06秒   来源: 中国天气网   部落主人: 黄德利 打印】【纠错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上一篇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下一篇 :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您是浏览 若兰 文章【立春风俗历史沿革】的第 933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若兰 相关文章
艺术界一朵奇葩:丝绢烙画
寒江独钓壶
宝梵壁画: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东方仙画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潮州木雕“枯木逢春”
竹刻艺术:佳品一物难求
菩萨彩绘漆金木雕像
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部落主人 若兰 热门文章民间风俗习惯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广东开平泮村灯会:一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苗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不离糍粑
民间的节令与传统食俗
迎端午 香囊俏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兔儿爷长啥样? 民俗专家竟也有不同说法
寻乌 细说客家民俗“迎故事”
黑龙江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满族的萨满舞
 部落文章民间风俗习惯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沧县狮舞:技艺精湛的汉族民俗舞蹈
黑龙江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满族的萨满舞
闽西客家婚俗:新娘入门跨鸡而过称“拦门...
乌孜别克族的风俗习惯 新婚媳妇要“赎”
新疆民众春分日载歌载舞庆春耕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3318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