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艺术>>>真实地描绘-社会风俗画
 
 文章   发布文章 >>>
真实地描绘-社会风俗画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09月17日 19时55分18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整理 打印】【纠错

     风俗,指的是某时代普遍的社会生活习俗。风俗画就是以这类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当然,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也一定是健康自然的社会习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从历史上留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早的当属汉代的画像砖。由于汉初崇尚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也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财富的积聚。社会生活不时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在画像砖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像砖在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大量出土,题材几乎涉及了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宴饮、骑射、出巡、农桑、舞蹈、杂技等等。

   四川大邑出土弋射收获画像砖和四川彭县出土的荷塘鱼猎画像砖,用浅浮雕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渔猎和收获的场景。画面气氛热闹欢快,人物动态夸张,神完气足,艺术语言质朴纯熟,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扣门” 。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描绘三春前后,农家祭社风俗的诗篇。在当时有许多画家也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画了不少好作品。

   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有李嵩的《货郎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李嵩是南宋画家,少年时曾做过木匠,熟悉民间生活,后来入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以画风俗画著名。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故宫博物院现藏的《货郎图》即是其中之一。 《货郎图》通过一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笑欢闹的场面,细致地描画了喜兴而有趣的乡村风俗,也让我们直观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神情风貌。这幅画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作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货担上的杂物历历可数,既有专为儿童购买的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犁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瓜果、糕点等等,无不尽力摹写,显示风俗画家严谨而又写实的创作态度。李嵩另一作品《幻戏图》 ,描绘宋代民间木偶戏的风俗。
  张择端是北宋人,擅长画界画。他的《清明上河图》 是长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俗民情。此画从郊外先画起,初春时分,春寒料峭,杨柳吐芽,毛驴驮着炭悠悠地向城里行进,间次以踏青扫墓的行人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中段画汴河,是当时南北的交通枢纽。漕运的船只或行驶、或停泊,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座规模宏大的拱桥,宛若飞虹,横跨“河”上。地处繁华的闹市区,车马行人在桥上穿梭。一艘巨大的漕船,放倒了桅杆,正在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紧张操作,市人围观,高潮突起;接下来画市区街道,以城楼为中,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有茶房、酒店、旅舍、肉铺、寺观、公廨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上行人来往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幼,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生动,是了解宋代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风俗画的题材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在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里表现得最完美。

  

     马远属南宋画院画家,风格清峭,善于表现诗情画意,经常在作品中留下大片空白,迷蒙苍茫,给人以无限遐思。他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踏歌图》。 脍炙人口的李白《送注伦》诗写道:“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安石曾在《歌元丰》一诗中写道:“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看采唐宋两代踏歌的风俗在民间都很盛行。

  此画沿底边画溪桥陇道,一共有5位老少农民踏歌而行,参差迤逦。前仰后倨,手舞足蹈,有歌、有舞,神情各异。尤其是走在陇上的长着花白胡须的老农,右手拄杖,左手招呼,回首与走在小桥上的另一老者在对歌。老者身后一人似以手搀扶,怕老者跌落水中,但似乎他也立脚不佳。最后一位杖头上挑着葫芦,原来这几人都喝得醉意朦胧。整个画面,醉意朦胧的踏歌者,嘻笑顽皮的旁观者,意极融洽,生动有致,呼应得极为生动。整幅图画以山水为背景,虽然是崇山峻岭,浮岫插天,但却不荒寒,表现了中国古人对桃花源式的仙乡乐土的向往。

上一篇 : 乡土飘香:中国农民画(一)   下一篇 : 郎世宁宫廷画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真实地描绘-社会风俗画】的第 4108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绘画艺术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汉画像石上的升仙图
徐扬和《姑苏繁华图》
仇英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
谈绘画中的艺术格调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部落文章绘画艺术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黄筌《写生珍禽图》:一幅精妙的课徒稿
一千年来中国画家笔下的鸡
超越时空的世界艺术文化宝藏
民国工笔画师胡也佛作品赏析
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详解(续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904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