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雕刻艺术>>>根雕>>>根艺纵横谈
 
 文章   发布文章 >>>
根艺纵横谈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07日 20时46分34秒   来源: 中华根雕艺术网   部落主人: 杨石丁 打印】【纠错

     利用天然枯朽桩制作根艺美术品,并非今人的创造。于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几年后在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先后出土的随葬品“辟邪”和“角形器”根艺品,据考证为公元前约3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作品。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家早已发现天然根的自然美,并在创作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根艺创作在隋、唐时期已很兴盛。唐朝韩愈在《题木居士》一诗中,对当时一件名为“木居士”的根艺作品作过形象的描述:“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写了因历经沧桑而遍布奇沟异疤的根身,以及古代艺人巧妙地利用天然根所具有的自然形态美,从而达到艺术上的“神似“的根艺创作手法;更写了古人对根艺品的喜爱,甚至达到了将其当作“神”物来崇拜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古代根艺创作不仅在观赏品方面,而且在实用品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明代谢在杭《五杂佾.物部》中便有当时“以枯木根作禅椅”的记载。如今在上海豫园玉华堂内所陈列的根制双椅、玉玲珑麒麟和凤凰等实用品和观赏品,便是明代人所作。《陶庵梦忆》一书,对明代人的根艺创作有着详细记述:“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以不易刀斧为奇,经手胳冲磨之而逐得重价。” 

     清代,许多根艺家继承和发展了木雕传统技艺使根艺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发展成了专业手工作坊。其中尤以福建的莆田、仙游、福州以及浙江的宁海、浦江、杭州天竺等为著名的产地。福建生产的“福禄寿三星”、“麻姑仙女”等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产品。浙江宁海、浦江一带则把根艺人称为“柴珠人”。“柴珠”在当地是“烧材”的意思。所谓“柴珠人”,是谓这些人能把原本只用于烧火的废料点化成宝的意思。由“柴珠人”创作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如姜子牙、关公、诸葛亮、杨贵妃、王昭君、貂婵、八仙、寿星、魁星等生动自然,无一雷同。 

     根艺美术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完全取决于它特殊的艺术形式。从潜意识来说,人类自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便不断思索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大约完成于西周时期的《周易》一书中,古代先哲们便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根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天人共创”的艺术形式,恰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这种深层意识。由于根艺品充分利用天然根所形成的弯、曲、结、疤、纹、痕、沟、槽、奇、丑、凹、凸、漏、透、皱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心理追求。 

     一件本来散落在野外沟坎路旁或农家柴火垛中的枯根朽桩,通过独具慧眼的根艺美术爱好者或工作者的发现,经过作者本人的细心解读,使心灵与自然神韵发生碰撞,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思维火花,再经过灵活巧妙的艺术加工与处理,使之焕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与观赏者的心灵发生沟通与共鸣,从而显示出根艺美术作品特有的社会艺术功能,产生出根艺品的艺术美。

上一篇 : 象山竹根雕   下一篇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您是浏览 羽晗 文章【根艺纵横谈】的第 534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羽晗 相关文章
唐朝交通肇事最高判“流放”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甲骨文的辑录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花园庄东地甲骨
二里岗遗址牛骨刻辞
李自健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弥勒佛
 部落主人 羽晗 热门文章根雕
嵊州根雕受追捧
芦山根雕:化腐朽为神奇
箍桶匠的根艺传奇
根雕艺术的特点
弥勒佛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根雕茶座
布什父子根雕
寻找树根里的艺术
 部落文章根雕
芦山根雕:化腐朽为神奇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
根雕艺术的分类与特征
根雕创作之雕刻材料及工具
如何欣赏根雕工艺品呢 欣赏根雕从哪方面...
竹根 圆雕五子戏弥勒图欣赏
箍桶匠的根艺传奇
嵊州根雕受追捧
根雕艺术的特点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8702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