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猴”
古老神秘
“太阳神”图案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由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卫宁北山、银川平原相环绕,山势总体呈北北东走向,全长二百余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贺兰山也是我国农耕民族和猎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史上曾有猃狁、姜戌、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狩猎放牧,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的一些水草丰茂的沟崖两侧的岩石上和一些山前丘陵的基岩上,从北到南分布极广,相对密度也较大,涉及全区二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六县(惠农县、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中宁县、中卫县),计有麦加井、翻石沟、大树林沟、红果子口、黑石峁、韭菜沟、龟头沟、白芨沟、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头沟、贺兰口沟、苏峪口及回回沟、口子门沟、四眼井、芦沟湖、石马湾、黄羊湾、苦井沟和大麦地等二十余个地点,调查岩画万余幅,登记、拍摄、拓描近两千幅。
贺兰山岩画的内容较为丰富。以动物为内容的图像占大多数,其次有人物、人画像、车辆、工具与武器、建筑物、植物、天体、手印和脚印、动物蹄印、文字题刻和一些抽象的符号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