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论文赏读>>>经济论文>>>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分析
 
 文章   发布文章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分析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17日 10时32分08秒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部落主人: 商蕾 打印】【纠错

  摘要:乡镇财政的收入大幅度减少,乡村两级的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对乡镇政府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农业税的逐步取消使我国乡镇政府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乡镇政府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以新的视野观察、分析,探索新的出路。

  关键词:取消农业税;乡镇财政困境;解决对策
  
  中央在2000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同时干群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并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税的取消,也使乡镇财政收入大量减少,而乡镇财政支出却没有相应减少,导致乡镇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因此,农业税取消后,解决乡镇财政困境,是我们必须面临的课题。
  
  一、 取消农业税后形成乡镇财政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目前乡镇财政之所以面临困境的原因,并不是全部由于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税费改革所导致的,许多原因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就有,综合分析导致乡镇财政困境主要有以下原因。

   1.乡镇机构人员冗多

  解放初期,乡镇不是一级政府,只是初级社、高级社,人员少;后来发展到人民公社,人员也不多,再后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土地承包经营的开展,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了农民,按说政府该管的事少了,但是乡镇政府却成立了一系列的机构,人员剧增,并且有了自主的财力。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我国县级以上部门机构的设置,都尽可能地延伸到乡镇。另一个原因是,乡镇是最弱小、最底层的权力机关,所属的各部门也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就业的底线。
 
  2乡镇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事权定位不合理是造成乡镇财政支出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乡镇财政的非制度化现象必然会导致乡镇事权过重。实行分税制以来,在财权上收的同时,乡镇承担的事权项目增加,导致乡镇承担的事权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财力支持,仅靠弱势的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经济,乡镇根本承担不起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显得财权范围过小,而事权范围又过大。特别是近年来乡镇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缺乏资金来源,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很小。并且乡镇财政在开支标准的决策方面没有任何的主动权,对于上级制定的所有开支都不折不扣地执行,这就造成了乡镇财政处于被动的局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由农民直接负担的中小学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费用改由乡镇财政负担,扩大了财政支出,而中央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又不足以弥补出现的缺口,使得乡镇财力增长落后于支出增长。突出的是近几年工资标准提高较快,不少乡镇无力兑现;计划生育、支农等法定支出规定与乡镇实际相差太远,达标升级活动超出乡镇实际需要和承担能力。因此,乡镇事权相对较多,支出责任较重,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3.乡镇级税源严重匮乏

  多年来,乡镇财政预算内收入主要依靠于数量零星的工商税,所以缺乏具有稳定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主体税种。不少乡镇企业经济的效益出现滑坡,部分企业濒临倒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近年来虽然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少乡镇从长远考虑,并不想对新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征收太高的税收以防出现一些不利于乡镇财政收入的发展,也是形成税收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乡镇政府的决策者们已渐渐地认识到培植主体税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导致短期内大部分乡镇依然难以摆脱无税可征的困境。
  
  二、解决乡镇财政面临问题的对策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表明:中央正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三农"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无疑为乡镇财政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面临的重重困难,乡镇政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I.精兵简政,转变政府职能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把农民的负担全部变成国家财政的负担,如果那样就不叫改革。农民负担重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乡镇机构层层重叠、人员过多,要使农村经济增长,减少乡镇财政不必要的支出,必须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否则,乡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效能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农民负担还会很重,乡镇财政资金仍会面临短缺。取消农业税以后,乡镇干部的工作任务、范围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行政事业的费用支出依然减不下来,人员仍然存在过多的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减轻农民的负担,就必须进一步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2.强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对多余的人员进行裁减,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得要求乡镇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对于现在的乡镇机构可将其作为县级的派出机构。要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坚决清理超编人员和靠收费供养人员,编制一经核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因事任人,并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坚决控制住人员过多的现象,以便加快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也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调动各级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

  3.做好撤乡并镇、并村工作

  对经济基础比较弱的乡镇,可以并到相邻的乡镇,适当减少乡镇的数量,以降低行政成本,增强乡镇财政的实力。对于一些小村可以并入大村,扩大村级规模,增加了居民居住的集中度,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益,通过各村干部交叉兼职等办法,精简村里的干部,减少村级财政支出,以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快中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
   4.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和省、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乡镇财政的困难,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调动地方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在保证财政收入、因地制宜和分级管理的原则下,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增加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根据各地区财力发展的不协调等特点,做适当调整,以充实地方财政收入,节约和降低税收成本,使税种配置及共享分额更趋于合理化。实行税收返还的办法,提高乡镇级财政分成比例,充分调动乡镇经济发展和增加税收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取消农业税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力,正确处理政府之间财政关系;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逐步提高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改革要做到善始善终,规范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基层政府行为,重要的是为基层政府留出一定的财力和活动空间,让基层政府有自主权,这样才能够积极地运转,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也是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天义、刘延萍: 农村税费改革后面临三大难题[J].价格月刊,2002(12)。
  [2]农村税费改革中的乡镇财政问题[J].中国改革论坛,2004 (07)。
  [3]减免农业税:乡镇财政在变局[J].新闻周刊,2004 (11)。

上一篇 : 从能源角度探析中国对外战略   下一篇 : 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核算的思考
您是浏览 羽晗 文章【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分析】的第 3219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羽晗 相关文章
唐朝交通肇事最高判“流放”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甲骨文的辑录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花园庄东地甲骨
二里岗遗址牛骨刻辞
李自健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弥勒佛
 部落主人 羽晗 热门文章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提升我国税务代理公信力的思考
浅析混沌系统下的企业营销环境及对策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浅析涉外商务谈判中冲突的应对技巧
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试论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纳税评...
 部落文章经济论文
试论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论现代领导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纳税评...
关于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与竞争...
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选择
浅谈美元贬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727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