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论文赏读>>>经济论文>>>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文章   发布文章 >>>
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28日 12时31分01秒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部落主人: 刘佳 崔晓笛 刘妮雅 打印】【纠错

    [摘 要] 当前,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实体经济扩散,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主要结合这场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分析了我国政府11月5日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应对危机的紧迫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引导固定资产投资 刺激消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发展,我们看到国际股市一再暴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大量的机构、公司裁员,钢铁、汽车等行业减产甚至停产。在这种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速连续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指出,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为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消费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可见,来自大洋彼岸金融风暴带来的浪潮,已经在拍打中国实体经济。

  面对如此不利的国际经济背景和我国经济存在的严峻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做出了及时而准确的回答。会议强调:“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四个要”字,既反映了扩大内需的紧迫性,又体现了我国夺取这场抗击经济危机胜利的坚强决心,是我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重大战略举措。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投资需求,就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激活国内投资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就是通过增收、扩大信贷等经济杠杆,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从而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现状,笔者认为国家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对缓解金融危机冲击和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以下三点紧迫意义。

  一、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贸、投资、消费“三架马车”的拉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GDP结构发展不均衡,外贸依存度过高。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将近70%,这就造成了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增长结构。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需求的萎缩,所以,主要依赖外贸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从短期看,最直接的影响是世界经济衰退将减少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曾经强手的“中国制造”的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受到严峻挑战;从长期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包括各国贸易保护带来的危害、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以及FDI(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等。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已经不断爆出许多中小企业裁员、倒闭的消息,企业大量的产品外销受阻,资金困难使其主动转型难以推行。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提出在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此举具有一石二鸟的功能:既可以帮助外销受阻的商品转为内销,缓解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给予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提供契机,优化总体经济结构。

  二、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实现经济平衡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近两个月来,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转移,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占我国固定投资很大比重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持续了近八年的投资热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在国家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和国际房价大跌的阴影中,房地产行业最先跌入低谷。房地产商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投资者信心不足,加重了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此外,我国在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工业所面临的投资过渡、产能过剩和效能落后等问题,也在经济下滑中一起暴露出来。

  为了防止由于投资萎缩造成的经济下滑,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同时推出了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向性的举措。这是合理引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睿智之举。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们发展经济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是必须把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放在国内需求上。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能长期保持强劲。
 
  三、民生工程重拳出击,刺激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扩大内需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过大,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储蓄率不断增高;以及消费市场混乱,监管不严等陈年弊病。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消费,缩小贫富差距已是迫在眉睫。

  针对以上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国务院又出台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十大措施》。《决定》明确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在农村,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生力军是农民,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取消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措施》则强调,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扩大内需,一定要在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方面,重拳出击。这些措施的出台很好的缓解了市场投机倾向,将资金投到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建设和西部建设中,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把资金投到公共保障,公共设施建设领域,给予百姓以医疗、就业和养老等方面保障,从根本上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决定》和《措施》的及时出台实现了十个结合: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中央积极性和地方积极性相结合、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这十个结合,可以说是目前缩小贫富差距,从根本上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的最佳途径。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还是当前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风险,解决我国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最佳方案。增加政府投资,改善消费环境,拉动内需,已经成为我国中短期经济发展调控的方向。相信在经历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将会更加健康,迎接真正的中国世纪!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9月
  [2]赵 承 张旭东 刘 铮: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之四:扩大内需: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4]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2008年10月13日头版
  [5]邓清波:应对金融危机十大措施体现十大结合.摘自金融界网站首页2008年11月11日推荐文章(
http://finance.jrj.com.cn/2008/11/1100112657586.shtml

上一篇 : 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下一篇 : 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影响
您是浏览 羽晗 文章【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的第 1642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羽晗 相关文章
唐朝交通肇事最高判“流放”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甲骨文的辑录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花园庄东地甲骨
二里岗遗址牛骨刻辞
李自健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弥勒佛
 部落主人 羽晗 热门文章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提升我国税务代理公信力的思考
浅析混沌系统下的企业营销环境及对策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浅析涉外商务谈判中冲突的应对技巧
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
试论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纳税评...
 部落文章经济论文
试论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论现代领导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纳税评...
关于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与竞争...
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选择
浅谈美元贬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577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