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发展>>>细说高密扑灰年画
 
 文章   发布文章 >>>
细说高密扑灰年画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12日 23时22分31秒   来源: 书画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清代高密扑灰年画《绒线记》
   
    一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说它的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现夏庄镇东风村)的一户王姓人家。这家人从外地迁徙而来,迫于生计,便临摹一些张贴画和庙宇壁画摆摊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艺,又不断探索,把随处可得的柳树枝烧成炭棒当画笔,把咸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自此,带着农村土味,带着农民的传统习俗,带着民间艺术的瑰丽风彩与巨大魅力的高密扑灰年画诞生了。

    早期的扑灰年画大都以神像、墨屏花卉为主。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作为定型作品畅销于市。清乾隆年间,公婆庙村王氏开始收徒授艺,先收本村张氏的4个儿子为徒。张氏兄弟学成后自开作坊作画出售,题材有所创新,扩大了扑灰年画的影响。乾隆末年,高密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的一些人先后来到公婆庙拜张氏兄弟为师学艺,他们艺满归里,也开办作坊并授徒。一时,扑灰年画艺人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嘉庆年间,高密扑灰年画开始使用画印结合的新技术。当时,曾在天津杨柳青画店刻板的胡三,来到了高密李家庄,投入胡玉显门下。他将杨柳青木版年画技法糅进扑灰年画制作,他刻版印线稿,再以手绘完成画面,使每幅画都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因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很多画坊改画这种年画,称为半印半画。 


    高密北乡一带不断有新作坊开业,逐渐形成规模生产,引来大批外地画商,商家争相贩运,使扑灰年画由近及远,逐渐销往全国各地,声名远播,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为了保持扑灰年画畅销不衰,艺人们不断拓展题材领域,并参照其它画的各种技法加以改进,灵活运用。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作竞争中,艺人们在题材技法方面各有侧重专长,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大的方面形成两个流派:一派以墨画墨屏为主,其画面典雅,素淡稳重,人们称之为“老抹画子”;另一派是“大红大绿”派。他们借鉴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其它木版年画对色彩的运用技艺,以大红大绿来点染画面,以色代墨,追求画面艳丽红火,对比强烈。

    由于名家辈出,工艺改进,品种增多,市场繁荣,道光年间扑灰年画进入鼎盛期。当时,胡相林与赵宗贵、张维先都是绘画高手。据说张维先爱听戏,他把很多戏剧中的人物搬上了扑灰年画。如《也明招亲》、《黄鹤楼》、《李靖王》、《三娘教子》等。甄家屯有个李洪喜,是村里的绘画高手,据传《历代帝王图》是他创作的,现在这幅名画收藏在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棉花屯的石玉山是石家的第一代绘画艺人,他画的大褂子条《玩鸟图》等很受人们喜爱。这些技艺精湛的画师们不断认真研究探讨人们的心理追求和审美情趣,着重围绕展现幸福美满、长寿如意、山水名川等进行创作,使扑灰年画出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局面。


    

    扑灰年画制作是根据作者所构思的题材内容,打好腹稿后,先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勾出轮廓,即粉稿,然后扑抹在另外的白纸上,就叫作“扑抹”。这是扑灰年画的第一道工序,如此可以扑抹数张画稿。如再增加数量,可以在扑好的一张画稿上再用柳枝炭条描一遍,重扑。成双成对的扑灰年画也是这样制成的。制作扑灰年画的第二道程序是“手绘”。“扑抹”是基础,“手绘”是关键。“手绘”复杂得多,主要包括“大刷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步骤。有一段顺口溜,大体可以反映扑灰年画的“手绘”制作艺术:“涮涮涮,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说的是:(一)在扑灰年画作坊的画工,都要求是作画效率高的能手,动作熟练,干净利落,整套“手绘”工序都要一人在短时间内完成,据说最高定额每人每天须完成70张“抹画子”。(二)“涮”和“描”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手绘”技法。大刷笔一般用于快速洒脱地涂抹那种带“大写意”性质的部分,如《仙女散花》中仙女的披肩、衣裙、头发等都可以几笔涮下,“狂涂”即成。“描”是用小笔进行精细描画,如对人物的手臂手指、容颜表情都要细绘出来。(三)扑灰年画中的人物多有洁白的“粉脸”。“粉脸”是先把人物脸部粉白,然后勾画出五官,再赋彩着色,涂上明油。看上去富有弹性,透明细嫩,有肉质感。这是其它年画制作中所没有的“绝活”。(四)“咸菜磕花”也是扑灰年画画师们独创的,很简单也很土气,但土气中透着美感。画师们用萝卜咸菜刻成花卉图案印模,蘸着颜色往人物服饰上磕印。《踢毽子》画面中的少女穿的夹袄上,那些团形的彩色小花就是这样磕上去的。

    综观扑灰年画不同发展时期的艺术风格,可以看出,早期的扑灰年画,由于受庙宇壁画的影响较深,一般工多意少,风格粗犷,除人物的手部、眉眼细绘外,其它部位皆快速涂抹,以水墨为主,显得古朴典雅,被人们称为“老抹画子”。清乾隆时期以后的扑灰年画,以色代墨,色彩艳丽,形象追求动感,线条显示豪放,人物面部多为胖耳大腮,丰润中不失俊秀,肥硕中尽显福态,改变了“老抹画子”那种黑乎乎的直感,形成了一种新的格调。

    

    扑灰年画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以大见长,常见的有“大褂子”、“大横披”、“四条屏”、“八条屏”等。从构图上看,往往采取宁简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条屏、人物画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极具醒目效果。即便是表现故事的浩大场面,也只选取某个重点场景,画龙点睛,只画出重点的一部分,至于“相关的那些事”或“千军万马”的气韵,则留给欣赏者自己去联想、体味。像《长坂坡》,作者仅画了赵云挥舞宝剑的形象,其他人物场景一概舍去。这种表现手法,实际上与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简约、国画艺术中的意到笔不到方法相吻合。

    扑灰年画题材广泛,山川流水、鱼鸟花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皆可入画,只要是满足人们追求吉祥喜庆、和睦幸福、富贵发达心理的画都能畅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扑灰年画品种已多达150多种,走进展室或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久前,高密市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并设立了扑灰年画保护基地。在高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民间艺人队伍日益壮大,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前来参观、学习、购画者络绎不绝,扑灰年画制作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 : 年画的时代印象   下一篇 : 绵竹年画《迎春图》探秘
您是浏览 晓晗 文章【细说高密扑灰年画】的第 4204 位网友!
 部落主人 晓晗 相关文章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水墨有无间 国画背后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房四宝之墨文化的历史
我国砚的起源
毛笔的分类与性能
文房四宝—宣笔
文房四宝—说笔
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
黄色写经纸(元)
沈宗敬
 部落主人 晓晗 热门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四)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部落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为何耄耋图题材倍受历代中国画家亲睐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880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