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瑞鹄 《迎春图》局部 《踩高跷年画》
在绵竹文管所,有一件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迎春图》。深入研究《迎春图》,可以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1979年10月,绵竹县文化馆馆长黄宗厚先生,用现金40元从县医药公司职工周文星家藏中征集了四幅表现绵竹春游祭祀的社会风俗画横批。周文星是绵竹县医药公司退休职工,家藏有四幅(未装裱)的横批风俗画。1979年,周文星将四幅画附信一封寄往四川美术学院,请求帮助鉴定其真伪和价值。四川美院陈列室鉴定后,随信回复,认为该画可能与绵竹年画有关,建议将其交县文化馆保存。后经绵竹年画社老艺人张先富鉴定,认为其出自清代绵竹画家黄瑞鹄之手。
绵竹县文化馆将征集而来的四幅作品,精心收藏保管。1986年,由四川省博物馆装裱师康建国进行全绫装裱,并根据画幅原状分成四幅。1987年该画被移交给县文管所。由于该作品无款识和印鉴,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定,根据画面中出现的“署调绵竹县正堂”执事牌和“喜报阳春”旌幡以及游行祭祀的场景,县文化馆将其取名为《迎春图》。
1982年,《迎春图》经四川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1990年,被省文物鉴定组复查鉴定为一级文物。两次鉴定,均认定为黄瑞鹄所作。
黄瑞鹄,字宗翼,1865年(清同治四年)生于绵竹城关。卒于1938年,享年73岁。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画人物场景是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斗方画最为抢手。其所作《投笔从戎》、《带子回朝》、《二进宫》、《正气歌》、《晋代董狐笔》等,为当时绵竹收藏家刘自德所藏。
年画《迎春图》,应为黄瑞鹄受清末绵竹富商杜敬成之聘,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时间完成的春游风俗画。《迎春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每幅长48厘米,宽48厘米。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长卷,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此画卷目前仅留四条幅,无论怎样对接也找不到四条幅的接口处。如第一幅后面的抬“三牲”和第二幅耍龙狮舞,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连接或过渡之处。第二幅结尾处的骑马官员从砖坊出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第三幅刚出一门坊的台戏对接,第三幅结尾的《西游记》台戏,怎么也不可能和第四幅的打春牛对接。
黄瑞鹄是一位艺术功底深厚的画家,创作一幅本应连续而实际画面又不连续的大型作品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以推测,《迎春图》或许远不止目前的四幅,或许应该是一幅各横幅首尾相接的完整大型社会风俗画长卷,或许《迎春图》在几易其主的情况下,边角已经磨损,经过了后人剪切。这几种可能性都存在,这些“或许”,为这幅作品留下了永远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