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赏读频道>>>米芾与大草
猜你喜欢的文章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为山浅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书卷气、才气、骨气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是谎言 但它述说真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当代艺术需要美术学院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顾恺之“迁想妙得”之我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艺术为什么一直领先西方1000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绘画未来命运 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构建问题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泊图美术:浅析当代儿童适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读胡嘉梁花鸟近作的思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浅谈古绢画的鉴定方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朱青生:艺术史方法论讲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蔡元培: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是审美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色彩情感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探析现代陶艺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艺术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米芾与大草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9日 19时26分24秒   文章来源: 书法热线    浏览人气:21605 人次 【打印】 【纠错

刘元堂临作

    黄庭坚说:“近世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黄此言恐怕有些武断,仅小其五岁的米芾也是深谙此法的,只不过他没有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而已。
   
    米芾七八岁学有“古籀”意的颜字,又写篆书《咀楚》、《石鼓文》,并且在《李太师帖》说“武帝王戎书若篆籀”,所以不能谓他不懂草书的篆隶之法。
   
    很多人认为米芾对唐代大草是持排斥态度的,连曹宝麟先生也认为米芾学草书“不屑从晋人以外的作品中去取法”。理由大致有两条:一是来源于米芾的《草书帖》:“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二是米芾传世纯粹的草书作品都是晋人一路风格小草。
   
    实际上恰恰相反,米芾对唐代大草是情有独钟的。《宋史》记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壮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米芾这种颠狂的性格与“颠张醉素”有着许多暗合之处。在对待狂草上,他也有着一种天生的喜爱:年轻时他学周越、苏舜钦二人草书,而周、苏二人都取法自旭、素。那时的草书虽然略显油滑,但却任情恣性,毫无羁绊;他曾作诗“人爱老张书已颠,我知醉素心通天”,对旭、素大加褒扬;在《书史》中,他对张旭、怀素书作不乏赞扬之词:“张伯高贺八清鉴帖,楮纸,真迹,字法劲古”、“怀素书任华歌真迹两幅,绢书,字法清逸,歌辞奇伟”。即便是在作出“草书要入晋人格”郑重宣言的第二年,他依然临学怀素的书迹,据《书史》载:怀素绢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识颜尚书,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怀素老笔。并在安师文处。元祐戊辰岁,安公携至,留吾家月余临学乃还……
   
    米芾“刷字”的沉着痛快,我想每一个学米的人都会深有体会。但我们用这种“刷字”法去写草书时,便觉心手不应,痛快不起来了。米芾对此也颇感无奈,他学写小草时曾做过多次感喟,在《元日帖》中道“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在《中秋登海岱楼诗》帖中他写道“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好字,信书亦一难事”。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待小草是如何力不从心的。
   
    但米芾毕竟非同常人,他既懂草书的篆隶之法,又学旭素缠绵狂草,加之自己癫狂的个性,从而用迥异于“刷字”的另一类笔法写出了峥嵘激昂的大草。我们从《临沂使君帖》的后两行大草中,不难领略出米芾书写时的心手双畅和痛快淋漓。只可惜这类作品数量极少,从而影响了米芾的草书成就。
   
    鉴于对米芾草书的以上认识,我在临写时,除了注重气势的贯通外,更加着意于点画的沉实。过程中,再次感受到了兼得沉着与飞扬的艰难,能知此,还只是第一步。看来,“集古字”的功夫非一般想像就可得见的,学书之路,先人早已指出,就看我们如何去走了。

编辑: 画香亭园  
上一篇 : 《郑文公碑》临写浅谈   下一篇 : 朴厚奇拙 古佛之容
  相关文章 (书法学堂
 
写好楷书的十条法则
简说米芾大字观
学书法,请记住这十点
欧阳中石:书法靠死练是出不来的!
书法,要写出味道
  热门文章 (书法学堂
欧阳中石:书法靠死练是出不来的!
米芾与大草
朴厚奇拙 古佛之容
《峄山碑》临习指要
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9772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