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赏读频道>>>郑州的民间歌谣
猜你喜欢的文章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为山浅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书卷气、才气、骨气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是谎言 但它述说真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当代艺术需要美术学院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顾恺之“迁想妙得”之我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艺术为什么一直领先西方1000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绘画未来命运 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构建问题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泊图美术:浅析当代儿童适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读胡嘉梁花鸟近作的思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浅谈古绢画的鉴定方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朱青生:艺术史方法论讲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蔡元培: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是审美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色彩情感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探析现代陶艺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艺术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郑州的民间歌谣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0日 21时12分01秒   文章来源: 大河报    浏览人气:5642 人次 【打印】 【纠错

 

    民间歌谣是口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谱上曲子能唱的叫歌,只哼不唱的叫谣,在郑州农村,则称其为哼小曲儿。从前,郑州农村的孩子,儿时接触的第一个小曲儿往往是“说小曲儿,道小曲儿,说曲小妮儿坐门墩儿。小妮儿守着门儿,家里来客人儿。客来了,可咋着?杀个鸡儿烙油馍,客人吃了乐呵呵……”由此可知,小曲儿这种叫法已经很久了。

    旧时,郑州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村民们为活跃劳动生产,调动激情,常会编一些歌谣,如在盖房打夯时唱道:“石夯圆又重呀,新土松又软呀,大家一股劲呀,石夯往下钻呀,打得平又深呀,根基扎得稳呀……”此类歌谣伴着劳动节奏,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有功效。过去教幼儿学说话或做游戏时,也常用歌谣的方式来进行,如“月奶奶,明晃晃,来到河边洗衣裳。洗得净、浆得光,哥哥穿上去学堂。学认字,写文章,去赶考,登上榜。小红旗,插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过去的妇女虽然文化低,在学说歌谣方面却能专心致志,有过耳不忘的记性。说唱的场合不管是田间地头、村头饭场还是卧室床沿,都能随时即兴地哼上几句。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人口流动性大,为民歌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其含义算不上多么深奥,却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表现出了农民对真善美的审视尺度。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面对敌人又束手无策。于是在郑州地区民间流传着用面捏成日本兵的形象,放在锅里煮,以解心头恨,并编出歌谣唱道:“七家面,八家水,九家柴火煮洋鬼……”还有“东家走,西家串,说说日本打河南。河南兵,抓壮丁,老蒋只把黄河崩。崩得急,流得快,郑州首当受灾害……”类似的歌谣,各个时期都能涌现出一批新的。

    在郑州地区流传的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如“十劝男人谣”、“十二月坐监谣”、“十劝戒赌谣”、“十二月教女谣”等,这类歌谣都是用诗句的韵律,加上教人为善的劝说词,所以也把这类歌谣称其为“劝诗文”。其中有一首“不可谣”唱道:

    是非事,不可干,不可歌谣记心间。

    天地良心不可瞒,国家法律不可犯。

    父母之恩不可忘,枕边之风不可传,手足之情不可绝,邻里乡亲不可断。人比我穷不可欺,人比我富不可贪,既是用人不可疑,既是疑人不可攀。无义之友不可交,无义之话不可翻,无义之财不可取,无义之钱不可沾。人家美色不可近,不明之衣不可穿,劝君切记不可歌,终生坦然心底安。

编辑: 若兰  
上一篇 :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下一篇 : 民族文化-满族的禁忌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5480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