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赏读频道>>>龙与中国饮食文化
猜你喜欢的文章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为山浅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书卷气、才气、骨气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是谎言 但它述说真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当代艺术需要美术学院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顾恺之“迁想妙得”之我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艺术为什么一直领先西方1000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绘画未来命运 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构建问题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泊图美术:浅析当代儿童适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读胡嘉梁花鸟近作的思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浅谈古绢画的鉴定方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朱青生:艺术史方法论讲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蔡元培: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是审美教育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薄薄青筠再现笔墨韵味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色彩情感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浅谈探析现代陶艺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艺术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龙与中国饮食文化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3日 10时28分40秒   文章来源:    浏览人气:4077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内蒙、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相距甚远。有的身躯粗壮,长吻平鼻,有如猪形;有的昂首弓背,眼眶和鼻端向上突起,取象于鳄;有的身躯弯曲细长,无足无爪,近似蛇形……在龙的发展历程中,这些龙属于"前龙"阶段,也就是说龙的形象正处于起源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

   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龙的形象得到初步规范。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观念中龙的形象,而青铜器、玉器上的龙纹也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像安徽阜南出土的一件商代盛酒器---“龙虎铜尊”上龙的形象已不同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而是从鸟兽鱼虫各类动物中选择某一部分重新组合,融成一个有机整体。当时,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

   通过龙的形象的变化,我们去追寻龙起源的原因,可以看出重要的一点,即龙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早在1万年前,中国就有了原始农业。湖南道县玉蟾岩曾出土有距今1万年的稻粒。大家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原始农业时期没有灌溉工程,必须依赖雨水,更怕河水泛滥,于是我们的先民渴望有一种控制水的能力。但当时,他们实在难以具有这种能力,便将希望寄托于他们所创造的龙这种神话形象上。前龙阶段的蛇、鳄、蜥蜴等爬行动物均与水有关,甚至有的就生活在水中。在陆地生活的人看到能潜于水中的鳄、快速在水中游动的水蛇、无脚而能自由运动的蛇,无不产生神秘感,由神秘而敬畏,而神化。进入真龙时期,人们干脆给龙在水中安了家。人们让龙生活在水中,为的是使其统领水域,以便农业上需要水时,敬请龙王兴云降雨。

   在先民的心目中,龙既然是神物,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又如在节令食俗上,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清代时,人们在“龙抬头”这一天还要用白灰从门外蜿蜒撒入厨房,并绕水缸一周,名为引龙回。北京的市民要用黍面、枣糕、麦米等油煎成食品,称为薰虫。此外,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

   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这些龙的姿态各具时代特色,有的曲体盘绕,有的穿云腾越,有的信步前行,有的蓄力待发。

   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编辑: 幽香若兰  
上一篇 : 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   下一篇 :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30771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