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艺术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但同时也处在发展之中,近年来随着大众對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高,当代绘画艺术的创作方式也有所转变。其一,部分艺术家思想转变。在“后现代”艺术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绘画的关注方向发生了转变,重点关注内容由原有的追求艺术永恒的观念转变为了工业文化消费,且更加关注市场的需求。
艺术家的创作内容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构图上由之前的轻、淡的审美取向,逐渐开始向经济利益靠拢,推动了当代绘画走近大众。其二,显现出了自身的先锋姿态。后现代艺术主义实验派以及新生派组建了“后”话语,来表现中国当代美术面临的困境以及遭遇的精神困惑,体现画家渴望从上述困境中摆脱出来的愿望。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绘画研究方向再次发生了转变,更加贴近政治思维,在题材方面有所突破,向保守的秩序进行了挑战。部分画家采用政治波普方式表达其艺术理念。
例如:极个别画家的绘画作品喜欢表现愚农、城市群氓等内容,画面中的人群多为无所事事的状态,画家抛弃了80年代的绘画思想,重点表现茫然、颓废的心理状态,反讽现实,推崇勤劳、善良、社会公德等。其三,更加注重大众审美需求。社会消费中,以往主流文化中的高雅文化以及中心力量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的、娱乐的休闲文化。
绘画不仅需要表达价值观念,还需要通过绘画实现对生活的调味,促使其以绘画为基础,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欣赏方式上,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心情上的愉悦,喜好能使人们身心愉悦的作品。对于绘画的欣赏目的,过去的人多认为美术是高雅的审美互动,能通过观赏绘画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充实自己的人生,当下绘画作品多作为一种消除疲劳的方式,甚至是人生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