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绘画艺术频道>>>浅析山水画的题材、技法与“林泉之心”
猜你喜欢的新闻 
 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现状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徐冬青:灵魂深处的闪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重彩画助力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传统绘画的“活”力工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扬州画派”蔡嘉鬻画历坎坷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柳荫高士图》彰显宋人志趣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画这条路·看了催人泪……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这百岁老人临终前说:我是一条狗,叫了100年,也没能把中国叫醒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非常全面实用的学习画树范本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刘凌沧:中国画的构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这么画,直接出局!”美展现场,何家英如是讲起美术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24种常见草虫及其多种白描形态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工笔画中常用的7种渲染技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叶子画法大全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图文教程——染云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黄秋园山石画法讲解分享 / 编辑:一花雾人 为您推荐  图文教程——勾云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宋 朱锐《雪涧盘车图》临摹解析 / 编辑:一花雾人 为您推荐  图文教程:北派名家山水画树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郊原浩荡》图文示范教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浅析山水画的题材、技法与“林泉之心”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3年06月05日 13时36分26秒   来源: 美术报    编辑:落笔晗香   浏览:6772 人次 【打印】 【纠错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山水画圣的这句语录,将古人钟情于哪些山水题材、为何钟情点得情透理明:那些“尘嚣缰锁”的事物,与人性相背,人们因厌而弃;而那些“烟霞仙圣”之景,因心向往之而求于画中。我们由此可大致推断古人经常描绘松泉深壑、闲亭茅舍等远离车马喧嚣之景的原因所在了。 一言以概之,古人以心之好恶选择了作画的题材。

  为了表现这些宁静悠远的画境,历代山水画家通过仔细的观察、不断的研习,逐步完善了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比如勾、皴、擦、染、点等基本笔法,泼墨、破墨、积墨等基本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以表现此类绘画题材为主旨的基本技法遭到了一些当代山水画家的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二:首先,古、今画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大都市兴起,小城镇都市化,人们的生活节奏悄然改变。很多与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相龃龉的事物正逐渐消失,如蜿蜒的小路,破旧的茅房等,取而代之的新兴景致,是柏油马路一再拓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若画家所见对象已然改变,那其所画景物也将随之而变。再者,古、今画家所处的人文环境也不复从前。西学的引入,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信息的冲击,都是过去的人们不曾经历的。因此,高楼跑车、市井喧嚣等新题材也就自然进入了当代山水画家的眼界,而对表现新题材所需技法的探索也理所当然成了当代山水画家的责任。与其故作学究,大肆喟叹今不如昔的古今之变,不如泰然处之,接受这物境之变对山水画家的影响作用。

  以上对比叙述折射出古、今画家在取材方式上出现了很大不同,以心之好恶选择的方式虽有主动性,但却对蕴养心性、静气澄怀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众人之情难同,众人之乐、恶区别于独乐乐、独厌恶。如今一些因物变事迁而走画异法变之路的画家们,虽眼目奇异,却常常境不入静,法难成典,虽有己法可自赏,但所具的普世价值并不高。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山水画家的两种取材方式:一 、以林泉之心取材;二、以一己私心取材。两者的差别在于价值观的区别,前者是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后者是对个性自由的放纵。前者的关键在修养,后者的关键在释性。取材之心的差别也造成了当代山水画家对于绘画题材不同的关注与讨论。

  由于当代山水画价值体系的混乱,我们对山水画题材的讨论与选择可能难有统一的结论。但是画家如何“衡量”他人和自己的作品,是一道必答题,也是其画学是否精进的可靠指标。衡量了“画什么”的题材,接下来是“怎样画”的问题。即使面对同一题材,其画法也各不相同,关键在于画家对中国画的理解与对对象的感应。例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圆润而生机充盈,其依托的是笔墨相间相生而产生出的恰到好处的浓淡枯湿。清代郎士宁的梅花加入了明暗意识,其勾、皴、擦、点、染的排序均按光影的明暗法则进行。这是因画家意志力不同而出现的画面分别,其中的高低评判如果仅从“画什么”的题材性来衡量是无法认定的,但作为观者,蕴养的是“林泉之心”还是“一己之性”,便会对郎、王二画作出明确的不同判断。因此,所怡养的不同心性会对绘画价值的衡量和选择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当今山水画家习于以个性鲜明为首要目标,但不要忘记后天之蕴养更为重要,以“一己之性”凌驾于“林泉之心”之上必是山水画家大忌所在。

上一篇 : 文人画理论的首倡者—苏轼   下一篇 : 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山水画面的建构
  相关新闻 (绘画常识
 
从十大经典名画探索名家笔下画中画
那些赏金最高的名画
油画造假紧跟美展 油画辨假比国画容易
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山水画面的建构
浅析山水画的题材、技法与“林泉之心”
  热门新闻 (绘画常识
稀世珍宝:故宫馆藏名画
揭秘辽博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
“吴门画派”文徵明:一幅画与500年前艺术圈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
高科技上阵伪画难辨 电脑扫描“创作”激光造印章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065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