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哪怕是蛇虫鼠蚁,而广东的新会人,连果皮也要吃。新会民俗吃柑皮——新会陈皮人所共知,并闻名海内外,但吃柚子皮,大概外地人知之不多。
柚子,会城方言叫果(音bú)椂。清初《广东新语》认为,柚以其极圆,故曰“辘”,但新会沿习写“椂”。柚肉好吃,挖肉后剩下的果皮很厚,有点像皮球,味苦痹口,原是无用之物,但新会人常常将它做成美味菜肴。方法是薄薄地削去表层光滑的“青”,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漂几天,中途换水几次,以去掉苦涩味道。现在有先放入水中烧开,以加速除去苦味的时间,再用清水浸漂2次即可,但这样加工有损柚皮味道。将处理后的果皮挤干水,切成条块,用来炒肉片,但炒菜时需多放点油和糖来调味。做出的这道菜别有风味,可口、开胃、消食。
但过去多是加盐做成咸菜——咸果椂皮,因为过去人民生活水平低,“椂碗头”(盛菜用的陶瓷椂,民间又代指日常椂菜)没有多少菜肴可吃,常常只有咸菜下饭,如“笃”腐乳、老豉酱,“卒”咸水、咸虾酱(笃、卒借字,粤方言,以筷子醮一点),吃咸豆,甚至“连咸豆无粒”(会城俗语,连下饭的咸豆都没有,形容很穷),柚子皮加工成咸菜,废物利用,可聊解无钱买菜下饭的问题。
柚子皮在当地民间还有辟邪、保平安的意义,平时晒干备用。直到今天,仍有新郎结婚“上头”(方言,婚礼之前上字架仪式)先以柚皮煲水洗澡;也有留医出院、坐牢出狱回家后首先用柚皮水洗身有清明拜山时放一小块柚皮在口袋中;睦洲等村乡,有将柚皮切粒串成项链,给小孩戴在颈上或手脚上。这都有除污秽、辟邪气、图吉利的意思。据说,旧俗有看了污秽不洁的东西,以柚叶煲水洗眼驱邪,即俗语说的“果椂叶洗眼”。
据资料介绍,柚性寒,健胃消食、化痰抗炎、降血糖和胆固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辅助疗效,又可滋润肌肤,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但肠胃病患者不宜食用。按会城民间说法,果椂皮化气,不宜一次吃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