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六月六老民俗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六月六老民俗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9月17日 14时39分58秒   来源: 中华五千年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2831 人次 【打印】 【纠错
      吃得爽 煎饼凉粉银苗菜 事挺忙 晒书晾衣酿黄酱—— 

  按阴历计算,自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起,就进入了伏天。入了伏,就开始了一年里最炎热的日子。今年的夏至过去了,但入伏偏迟,要到7月20日才是三伏之首的头伏第一天。在老北京人看来,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日(今年在阳历7月1日)才是夏季中最热的一天。到了这一天,会进行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很多民俗活动。

   百姓汲水酿黄酱皇家开库晒字画 

  《析津志·岁纪》记述,元代在六月,大都人要吃“麻泥(芝麻酱)、蝌蚪粉(现在叫作蛤蟆骨朵凉粉)、煎茄、炒韭、煎饼”。 

  六月初六日这天,要在清晨五更之前汲取井水,据说用此水酿制的黄酱,经过三伏天的暴晒,味道特别好。明代,六月初六日这天,保存皇家档案的皇史宬和古今通集库要将图书字画拿出来晾晒。銮驾库也要晾晒彩旗、伞盖等仪仗用具。宫廷里还要吃过水面,嚼“银苗菜”,即藕的新生嫩芽。

   贴伏膘: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清代《京都风俗志》记述,六月初六日,寺庙都忙着晾晒经书,商贩们敲击着铜盏叫卖酸梅汤,满街都有卖西瓜的。人们在三伏天,会做些“异于平日”的好饭菜来犒劳自己,“谓之贴伏膘”。 

  老北京流行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的说法,就是来源于“贴伏膘”。那时出城避暑的人很多,“城外二里,茶轩酒舍,上罩芦棚,下铺阔席,围遮密树,远护疏篱,游人纳凉其中……” 

  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妇女们还说,在那天洗头能令头发“不垢不腻”。 

  护城河边洗大象 

     上斜街酒馆挤爆棚 

  六月初六这天,最令北京居民举城欲狂的赏心乐事,就是到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边去观看大象洗澡。在明朝、清朝时,官府要将饲养在象来街驯象所的几十头大象,全部牵到宣武门外的护城河去洗浴。北京居民万人空巷蜂拥围观,文人们还要即兴做诗,成为昔日京城夏季中的一景。 

  明清时期,每到六月初六日(有时候,也在头伏第一天),驯象所要提前通知管理护城河的部门开闸放水,驯象所的上级机关銮仪卫还要出动旗鼓校尉,举行隆重的洗象仪式。 

  洗象地点在宣武门外以西的护城河段。这里北边是城墙,南边是沿河岸弯曲的上斜街。上斜街的茶楼酒馆,凡是临河的座位都被有钱人预订爆满。家住宣南海波寺街(今称海柏胡同)的清初大学者朱彝尊也曾来此看过洗象,他有诗篇说:“后园虚阁压城濠,溅瀑跳珠闸口牢。正好凭栏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 

  明代诗画名家徐渭也有观看洗象的诗篇:“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决荡粗泥落,吹喷细雪残。鼻卷荷曲水,牙划藕穿澜。”徐渭形容大象的耳朵似荷叶,长牙似白藕。描述洗象场景最为生动的,是《顺天府志·风俗篇》记载的清代大学士彭蕴章所作《看洗象诗》:“宣武城南尘十丈,挥汗骈肩看洗象。象奴骑象游玉河,长鼻卷起千层波。昂头一喷一天雨,儿童拍手笑且舞。笑且舞,行蹇蹇,日暮归来洗猫犬。”京城的儿童们,看罢了大象洗澡的热闹事,回到家里立刻照方抓药,将自家的小猫小狗也捉来,按在水中照样洗浴一番,该是何等有趣。

上一篇 : 苏州民间习俗   下一篇 : 广东新会民俗:吃柚子皮 闻名海内外
  相关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热门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广东开平泮村灯会:一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盛宴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苗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不离糍粑
民间的节令与传统食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29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