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中国古代古镜情缘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国古代古镜情缘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9月05日 15时39分08秒   来源: 中华五千年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2906 人次 【打印】 【纠错

对镜整妆图

  古镜探源

  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一般都是玻璃造的;但在人类使用玻璃镜之前,镜子是用铜造的,准确地说,是青铜镜。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青铜镜,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后,青铜镜才逐步为玻璃镜所取代,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铜镜被人们使用了约3,800年左右的时间,可算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古器物。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为我们认识古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开启了一扇视窗,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介绍,能为大家了解中国古代铜镜文化,提供一点帮助。

         古镜情  


        古代铜镜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一直为古人们所欣赏与喜爱,也因此而产生了种种有关的故事与传说,流传下来许多咏镜的诗句。这说明了铜镜不但在生活上成为人们的工具,在文学精神上也是作者用以寄寓的某种象征,因而使镜子被赋予了一种奇异浪漫的色彩。

  借着这些文学艺术的流传,也使人们对于古镜子产生无限联想。

  由于铜镜的普遍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它成为小说创作者经常使用作述说故事的工具。唐代王度著有《古镜记》,这是唐初最早出现的传奇小说,内容以隋朝为官的王度为主人翁,因得一面神镜而发生的故事。该古镜神奇特异,能随日月昏明,降妖除怪,消灾解难。就在隋朝灭亡前夕,古镜却突然悲鸣失踪。故事有历史象征意味,内容荒诞,却从侧面解说了中国人认为铜镜可以“鉴史”、“照邪”的观念。

  而曹雪芹的著名小说《红楼梦》,亦对镜有不同的侧写,例如贾瑞因错爱有夫之妇王熙凤而致害重病,后来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刻有“风月宝鉴”四字,并把镜相赠,希望能度他以免妄动风月之情,这都是对古镜的“通明”作用的赋予。

  在历代咏镜诗中,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镜》诗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首五言诗,诗云:“四铢恒在侧,谁言览镜稀?如冰不见水,似扇常含辉。金开玳瑁匣,并卷织成衣。脱入相如手,疑言赵壁归。”萧纲还有一首《愁闺照镜》:“别来憔悴久,他人怪容色。只有匣中镜,还持自相识。”萧纲是梁武帝的第三子,做过两年挂名皇帝,他的宫体诗虽被指为“浮靡轻艳”,但这两首咏镜小诗却不失为佳作。

  萧纲之后,北周大诗人庾信的一首《咏镜》,构思工巧,优美动人:“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此诗的前两句已经成为隋、唐之际铜镜上面常见的铭文。

  唐代诗人以镜为诗者更多。如张说《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诗云:“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形容生动,清新可爱。又如骆宾王《咏镜》诗曰:“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其与张诗虽构思相同,却自出机杼。大诗人李白作有一首《代美人愁镜》诗,诗云:“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颇有美人迟暮之感。此外杜甫、李益、罗邺、李群玉等著名唐诗人都有大量的咏镜诗,宋代的苏轼亦有梦镜诗,明、清亦不乏咏镜诗人。

  古镜的历史地位

  早在中国青铜器滥觞期的齐家文化,就出现了铜镜,反映出铜镜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青铜器在历经了商周青铜礼器的高峰之后,作为青铜器的一个种类的铜镜仍绵延不绝,为自商以来历朝历代所制作、使用,直到清代之后逐步被玻璃镜取代。其间,战国和汉、唐是它的辉煌时期,无数纹饰精美、铭文丰富的铜镜被创造出来,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社会文化需求。

  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国周边的日本、前苏联地区、阿富汗和西亚各国、越南和东南亚各国,都出土了中国古代铜镜,这说明至迟在西汉晚期,铜镜已经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广为传播。不论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范围来看,铜镜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个门类,它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说:“中国古代铜镜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物门类,也是影响广泛的美术品,其历史悠久,传播非常遥远。”
上一篇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下一篇 : 印糕板:飘香的木刻艺术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043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