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3年05月28日 21时58分03秒   来源: 外滩画报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15663 人次 【打印】 【纠错

  “澄怀格物”, 意指静心研究,潜心学术。同时,“ 澄怀格物”也是一个设计二人组,致力于研究和记录传统的手工艺。工作室的两位成员林瑾洪和王雨都是设计师出身。

  2012 年 2 月,林瑾洪辞职,开始传统手工艺之旅。3 个月后,王雨也辞掉工作与林一起旅行。进行手工艺之旅最初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喜欢手工艺,二是想去旅行,三是为工作室做一些前期积累。“我们会将手工艺之旅一直持续下去,一边旅行一边做设计。”

  “澄怀格物”的手工之旅已历时一年多,两位设计师共寻访了 57 个手工艺,不单只是那些网上能搜到的稍有名气的,也有大隐隐于市、濒临绝迹的手工技艺,足迹遍布江苏、浙江、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两人说这样的旅行消耗的不只是时间、精力或钱财,两万公里有余的旅途已扑空多次。

  除了探访这些手工艺者,他们还立志继承并发扬这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例如为这些老一辈手工艺者开设微博,以互联网为媒介代为宣传,遇到有缘的手工技艺还会留下来学习。然而两人的最终目的,还是想从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中汲取灵感,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加入现代设计,做出非传统的产品。

  这次介绍的是其中四个别具特色的手工技艺,分别是浙江的余杭清水丝绵、贵州的石桥古法造纸、云南的乌铜走银和四川的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

  编织完成的茶杯在微博上反应热烈,很多人想找两位设计师购买。
 
  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的独特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它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的竹丝依胎编织而成。竹丝的纤细程度令人咋舌,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且每一根竹丝的厚薄均匀,粗细一致。

  瓷胎竹编对选竹有很高的要求,很多手艺人都会选用四川邛崃的竹丝。不可否认,邛崃山脉有着非常丰富的慈竹资源,当地环境保持得也比较好。瓷胎竹编的主要步骤,先是刮去竹子外面的青皮,用刀剖开,使之成为一块一块的竹片。然后晾晒,再经过手工,把晒干的竹片加工成均匀的竹丝,染上需要的颜色,瓷胎竹编的原料就算准备好了。接下来,小心翼翼地用五彩竹丝一层层编织,按照起底、翻底、翻顶、琐口等工序编织下来,一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就算完成了。

  林瑾洪和王雨主要寻访了两对瓷胎竹编师傅,其中成都的谭代明老师是在网上搜索到的,游伟夫妇是凑巧在平乐古镇上的竹编一条街上遇见。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林瑾洪和王雨正在跟随谭代明老师学习瓷胎竹编的技艺,因为谭老师是在林瑾洪和王雨走访了青神、邛崃、成都之后觉得编得最好、最精细的一位。谭代明老师会自己设计图案编织,这些图案和一般的瓷胎编织不同。

  目前,林瑾洪和王雨正在跟随谭代明老师学习瓷胎竹编的技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把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和自己的设计结合起来。

  谭老师的丈夫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师,谭老师的竹编图案都是由他设计,再给谭老师编织,图案大多以熊猫为题材,消费者也倾向于买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销售至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谭老师并不以竹编为唯一收入来源,只是非常喜爱这门艺术才一直坚持下来。林瑾洪说:“其实靠编织为生的手艺人是做不好手艺活的,因为在中国,精细的手艺会导致长期入不敷出,所以只能降低要求去走量,而这些都是一个手艺人最忌讳的,心不静是做不了好手艺的。”

  在拜谭老师学艺的过程中,林瑾洪和王雨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在弄坏了 4 个茶壶的竹编之后,他们终于学会了翻底。在之前不是底部竹篾断了就是编到后面松了,一个星期的成果都被谭老师责令拆掉。
 
  制作竹丝时可能会伤害到手部皮肤,长时间做竹编也可能会伤害到视力。“所有的手艺多少都会伤害到皮肤,但这种伤害,在获得的愉悦和这门手艺带给你内心的平静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现在大多数的手艺人做竹丝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对这样的伤害是以一种家常便饭的态度来看待。对我们来说做手艺是一种享受,这些小伤害只是在享受过程中必要的插曲。”

  在寻访瓷胎竹编过程中,一只编织完成的茶杯在微博上反应热烈。微博发布后很多人想找他们购买,但这杯子并不是他们的设计品,所以都谢绝了。“但我们很想将瓷胎竹编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品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的原因。随着对瓷胎竹编了解的深入,我们对于之前茶杯的工艺和编法都不太满意,想对竹编本身做些改造,设计出更符合澄怀气质的作品。”

  石桥古法造纸极其依赖当地丰富的水源条件,所以通常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中设槽造纸。

  去一个地方拜访手工艺之前,林瑾洪和王雨都会在网上寻找各自感兴趣的手工艺,并做好计划,古法造纸也一样。仅凭“古法”这两个字,就足够吸引他们前去拜访。

  贵州东南丹寨县南皋乡的石桥村,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据考证属唐代造纸工艺,造纸材料、造纸工具以及工艺流程和《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

  石桥村位于深山谷地之中,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安静而原始的生活方式犹如世外桃源。石桥古法造纸的原料为构皮麻(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当地满山遍野都是构树,材料来源丰富。林瑾洪和王雨告诉我们:“每个地方的造纸原料都略有不同,取决于当地生长何种造纸原料。之前在浙江拜访过的竹纸,以当地盛产的毛竹为原料。而构树皮的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柔韧性强,比较适合用来造纸。”构树皮作为主原料,除了贵州山区,长江以南都可以找到,只不过西部山区比较多,更普遍。

  古法造纸的步骤繁琐,整个生产过程有十多道工序。先是麻料的制作,主要为削构皮麻,刮其外层晒干、煮料、漂洗、袋洗等,变成棉絮状,这样原料就制作完成了。再是制纸的过程,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再经过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包装,到成为成品。
 
  石桥古法造纸主要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彩色皮纸除了需要染色以外,和白色皮纸的制造过程并无其他区别。几年前,应日本商人要求,石桥造纸的手工艺人发明出一种新品种:花草纸。花草纸的工艺较为特殊,捞纸的时候纸浆要厚点,然后在未干的纸浆上铺上各种树叶和花瓣,用于墙面装饰。不同的纸张品种,需要的制作时间也不一样。比如用于书法或作画的白皮纸,除去前期的材料准备和制作,第一天捞纸,第二天就可以烙干纸张了。花草纸工艺要复杂,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石桥古法造纸中的花草纸,在未干的纸浆上铺上树叶和花瓣,用于墙面装饰。

  造纸过程极其依赖当地丰富的水源条件,所以通常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中设槽造纸。全程徒手完成,没有添加任何工业原料,生产技艺也是凭借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得以世代相传。石桥村的村民生活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的时候在田里干活,农闲的时候造纸赚点工钱。他们也不会觉得枯燥,从他们笑容和表情中可以体会到城市中永远也看不到的从容和简单。平时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晚上看电视,那里几乎与世隔绝,若非造纸的存在,很少会有外人去那里。

  石桥古法造纸所用的器具都以木材为主,人力运作,造纸工艺繁琐复杂耗时长,却能代代相传下来,原因就是有需求。大概几年前,石桥造纸还一度濒临灭绝,后来国家把石桥造纸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一些人知道石桥还有造纸手艺,又重新带来了一些需求。

  现在石桥的造纸业发展得很不错,整个村里有三家比较大的造纸作坊,老板靠造纸取得了不错的收入。村里还有专门的销售商店,里面的店员基本受过比较高的教育。虽然在淘宝上也有卖石桥纸的店铺,但网店对造纸的销售量做不了什么贡献,主要是消费者对这个手艺还很陌生,其次是价格很高,但对这个手艺的宣传和推销有一定的作用。

  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以铜为胎,刻上花纹,然后将熔化的银水或金水慢慢填入花纹图案中。

  乌铜走银是一种独特的铜质工艺品,与北京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乌铜走银始创于雍正时期的云南石屏,距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并于 2011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云南做乌铜走银的老师傅不会超过一巴掌的数目。经过央视节目《手艺》的宣传,金永师傅制作的乌铜走银开始有名。而林瑾洪和王雨从网上得知,袁昆林师傅更能代表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不仅因为他的制作成品更优,还因为他祖上几代人都是乌铜走银手艺人,有很好的传承。

  “袁师傅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师傅了,乌铜走银的手艺人本来就很少,只有少数人拥有乌铜的绝密配方。袁师傅基本就在家做手艺,没什么特别的爱好,相当专注。而金师傅属于半路出家,喜爱和票友们唱戏过戏瘾。”林瑾洪和王雨告诉我们。

图为制作云南的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工艺流程全部都用手工操作完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繁琐。制作时以铜为胎,雕刻上以民间吉祥传说为主的花纹,然后将熔化的银水或金水慢慢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就会变乌黑,再透出银或金的花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这就是“乌铜走银”称谓的由来。在“走银”“走金”时,控制火候相当重要。如果火候控制不好,“银水”或“金水”就走不好、走不满乌铜上的花纹。“师傅一只手拿着火焰在上面晃来晃去,不一会儿就好了。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没有千锤百炼是掌握不好火候的,所以这个工序一般都由大师傅亲自完成。”王雨回忆说。

  手艺人在鏨刻花纹时的锤声也有要求,目的是鏨刻出深度规范的花纹。虽然两人在现场听到的只是一些叮叮当当的响声。“可能我们是外行人,听不出錾刻锤声的差异。”

  袁昆林师傅家的三个兄弟都从事乌铜走银制作,他的女儿也很乐意继承手艺,目前正跟着父亲学习。林瑾洪和王雨为袁师傅开了微博宣传他的作品。他们觉得袁师傅的作品品质比较好,且是他亲力亲为制成。袁师傅制作的水烟壶是他们旅行中最令人难忘的作品。

  清水丝棉的制作过程虽不十分复杂,但全部依靠手工,特别是将蚕茧拉开伸展成大小棉兜的过程,对手艺的要求非常高。

  清水丝棉是余杭特色的手工制天然蚕丝棉,色泽微黄,手感柔滑且厚薄均匀。余杭清水丝棉拥有古老的历史,在宋、元、明各朝都被列为贡品,康熙年间还曾远销日本。

  “以前江南是主要的养蚕地,所以普遍出产丝棉,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余杭。”目前在余杭,制作清水丝棉的作坊集中在丁山河村,数量也只剩少数几家可供拜访。

  初步的了解结果让林瑾洪和王雨非常遗憾:即便在清水丝棉最主要的出产地丁山河村,也无人养蚕了,原料全从西部购买。蚕茧分为上品茧和次品茧,上品茧可抽丝做丝绸面料或其他丝织品;不可抽丝的或者黄斑茧都是次品茧,用来做丝棉。

  制作丝棉大致有六道工序。一是选茧。二是煮茧,将蚕茧用纱布袋装好放入大锅内烧煮约一个小时。煮茧时需要加入老碱和香油,可去除蚕丝外层丝胶,丝胶去除越干净,丝棉质量越好。三是清水漂洗,将煮好的茧用清水冲洗,并挤出茧中的碱水和蛹油。四是剥茧做小棉兜,将熟茧放入冷水中,拨开、拉扯后套在手上。五是在水面上将刚才制作好的小棉兜再拉开固定在棉扩上,扯匀后清洗干净,务必要撑成一个厚薄均匀,无杂质的“大棉兜”。最后两步制作棉兜的过程看上去简单,只需拉开伸展,但是实际操作却不容易。扯棉兜的力度很难掌控,力度小了扯不开,大了扯破或者不均匀,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制作大棉兜之前的操作步骤,基本都由小家庭作坊完成,做好以后,一些以丝棉为原料的蚕丝被厂和服装厂会来收购他们的大棉兜回去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些漂白剂或其他纤维。但林瑾洪和王雨还是更喜爱没加漂白剂的丝棉,虽然会稍稍泛黄,手感更加柔滑,韧性也更强。

  丝棉目前的主要用途是制作成被面或衣服夹层。不过当地人家结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手工定做一床丝棉被。丝棉一般不用水洗,放在通风处和阳光下晾晒。差不多 1-2 年时间更换一次夹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局限性。不过,一个可喜的消息是,最近林瑾洪和王雨的一位设计师朋友已经研发出让丝棉保存时间更长的方法,准备用于服装设计。

  丝棉的制作,从养蚕到最后成品都是由纯手工制作,需要手工艺者步步用心。虽然购买丝棉的人并不少,但手艺人获得的利润不多,大部分是被工厂或品牌商赚取。丝棉制作很麻烦,报酬不高,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学,导致无法传承的窘境。大部分的手艺人都是 50 岁以上的老人,这是大部分手工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上一篇 :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下一篇 :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0770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