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出北京,车行200余公里,就进入了历史文化名城蔚县。蔚县古称蔚州,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被称为“京西第一州”,至今留存数百处古城堡和古戏楼。
蔚县更是闻名天下的剪纸之乡。剪纸也是“窗花”,每逢春节期间,蔚县人家的窗户上,都要贴上窗花,庆贺新年,祝福未来。窗花多为当地农民工匠自画、自刻、自染,或取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奇,戏剧脸谱,古装仕女;或取材于风景名胜,花鸟虫鱼;或取材于农民生活,以福禄寿喜财为主题,人物丰满,构图简介,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在一方方五颜六色的剪纸上,创造了一个个生机盎然、万物争荣的艺术世界。
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已有二百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发扬光大,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日渐璀璨。如今,蔚县剪纸远销华北、东北各省,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40多个国家。春节前夕,在蔚县剪纸的发祥地——南张庄村,村子里的“剪纸一条街”异常红火。沿街两行,一张张桌子上,摆放着一摞摞窗花,张飞的英武勇猛,钟馗的凛然正气,放牛村姑的淳朴机灵,为迎接狗年的各种各样的狗趣图,莫不姿态生动,色彩鲜明。前来购买的农民,巡回驻足,挑挑拣拣,有的人选的是浓墨重彩的戏剧脸谱、福禄喜寿图、平安图,有的人挑的是迎春图、仕女图、双龙戏珠图。
蔚县剪纸称为剪纸,实际上却是用刀刻出来的。南张庄村74岁的周兆明,是蔚县惟一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他说,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及当地雕刻刺绣花样等艺术形式的特长,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制作剪纸的流程是,先把三五十张宣纸浸湿后贴在一起,晾到半干,再把设计好的图样熏到上面,然后用刀刻好图案,用颜色点染、晾干。刻制过程中不能有丝毫差池,比如刻戏剧脸谱,仅胡须就多达七十多根,丝丝缕缕必须连在一起,断开一根就要全部作废。周兆明说:“我从业50年,前后不知收了多少徒弟。我对他们最大的要求就是艺无止境,千万不能坏了蔚县剪纸的品牌。”
“技艺要精益求精,形式、内容、推销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高佃亮说,在继承传统刀工精细、色彩浓艳的基础上,蔚县剪纸艺人研制创新了剪纸画、挂历、挂轴、屏风、纪念册、贺年卡、旅游纪念品等新品种,并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
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蔚县剪纸走州串府,名扬天下。除了过年过节,结婚、做寿、出国访问等节庆和外出日子,蔚县剪纸市场日渐扩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占峻说,经过多年的扶持引导,蔚县剪纸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96个专业剪纸专业村,有2.1万从业人员,有各类剪纸公司30多个,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巨龙图》剪纸被人民大会堂收藏。1998年,蔚县剪纸被国家外交部确定为国际间馈赠佳品。
记者在“百度”网上信手一点,检索出的“蔚县剪纸”网页居然有12600篇。高占峻自豪地说:“蔚县剪纸已走向世界,这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