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谈到经商,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十个俄罗斯人不如一个犹太人,十个犹太人不如一个乌孜别克人。”这说明,乌孜别克族人非常善于经商。如此的一个驰骋商场的民族,在举行婚礼时又会有怎样的特别之处呢?

乌孜别克族的风俗习惯 新婚媳妇要“赎”
新婚媳妇要“赎”
乌孜别克人的婚礼中还有“请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动。
所谓“请新娘”是由新郎的亲友将新娘请去做客。而“搬新娘”则是新郎的亲友将新娘叫回家中。
依照乌孜别克族的风俗习惯,新娘被娶来后,还要举行“搬新娘”的仪式。搬新娘即是女家亲友到男家将新娘接走,回到娘家。刚到身边的媳妇就被接走,似乎有点不尽情理,新郎无可奈何只好带着礼物,尾随着新娘追到女家,献礼物以“赎回”新娘。
按规矩,新郎再次来接新娘时,新娘要抱着母亲哭天嚎地,表示不愿意离开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慈母。而姑娘的父亲,这时应为女儿祈祷,希望真主降福于自己出嫁的姑娘。新娘也哭了,新郎礼也送了,情也求了,父亲也祈祷了,这些形式过后,新娘便高高兴兴地跟着新郎回到婆家。
这时,新娘要由嫂子或者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陪伴。当新郎“赎回”新娘时,男家要在院中点一堆火,新娘绕火堆走一周后,踏着铺在门前的白布进入屋内,以此表示新娘已结束了姑娘时代,从今以后将忠于火热的爱情,与夫君恩爱一生。新娘进屋时,男家主人要撒喜果、喜糖等。届时,众人哄抢,表示恭贺新娘回来安居乐业,早结喜果。
最后,护送新娘的客人,除那位德高年迈的妇人留下外,其余皆在男家宾客的欢送声中返回。
嫁为人妇始“遮面”
按照乌孜别克族的风俗习惯,乌孜别克妇女从结婚那天开始就必须戴上面纱(乌兹别克语称之为“赫瓦兰”或“帕兰结”,意思是将全身遮盖)。这种面纱的脸部那一块是用马鬃织的,便于通风、透光。因此有人说,连苍蝇都很难看见乌孜别克妇女的脸。不过,现在揭下面纱的妇女已经越来越多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