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3月22日 20时09分48秒   来源: 中国艺术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5428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升龙纹刺绣

   织绣纹样在古代统称“织文”,省称“文”。《尚书·禹贡》:“厥篚织文。”孔安国传:“织文,锦绮之属。”《楚辞·招魂》:“被文服织,丽而不奇些。”汉王逸注:“文谓绮绣也。”后世则称其为“花纹”、“纹样”、“花样”或“模样”,也有称之为“图案”者。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从出现起,就闪烁出绚丽耀眼的艺术光芒,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更显示出迷人的风采,它和传统的陶瓷纹样、铜器纹样、玉雕纹样、建筑纹样等既一脉相承,又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始社会的织造工艺,是从编制渔猎网罟、筐箩开始的。《易·系辞》中就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记载。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先民已熟练地掌握了编织技术,在这个时期的墓葬及遗址中,曾出土有大量陶器,上面即保留着不少清晰的织物印痕。大约在春秋战国前夕,人们掌握了多宗提花技术,并藉此织造出几何花纹织物。 

   汉代以后,提花技术不断进步,提花装置也不断完善。唐代的提花技术更为精湛,丝织物花纹硕大丰满,色彩富丽。常见的绫锦花样有盘龙、对凤、拱麟、狮子、天马、孔雀、仙鹤、芝草、双胜以及吉祥文字等,史籍中有不少记载,实物也有大量发现。宋元以后,有关织造工艺的文献记载更为丰富。明清时期丝织物传世颇多,完整的织机也有传存,在南京、苏州及杭州等地,至今还保留着提花的传统工艺。 

   刺绣则与织造不同,古代常将绘绣视为一事。中国的刺绣技艺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品实物出土较多。比较著名的有河南信阳光山春秋早期黄国墓出土的绣绢残片,以锁绣针法刺绣出类似蚕形的纹饰,虽然纹饰有些脱落,但仍可看到采用的是双根锁绣链中留白的针法,显现出空心勾边的工艺特点。同类绣品还见于湖南长沙烈士公园战国楚墓。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墓出土的绣品。秦汉时期的刺绣工艺也有很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刺绣成就可以举晋人王嘉《拾遗记》所叙吴王赵夫人为代表。从宋代开始,出现用刺绣摹仿名家书画的做法,绣品注重逼真写实。明代刺绣有南绣及北绣之分,南绣的针法细腻,通常将一根丝线分为数股,以表现物体的质感。整幅绣面色彩清雅,其中以上海露香园顾绣最具成就,名扬中外。北绣的针法较为粗犷,通常将两股丝线合成一股,多用来刺绣衣服的领口与袖缘,以增强衣服的耐磨程度。绣面装饰感较强。清代在此基础上形成苏绣、粤绣、湘绣及京绣等四大名绣。另外还有蜀绣、杭绣、鲁绣、汴绣、瓯绣等著名品种,各地绣法自成体系,绣品风格各具特色,别开生面。织绣纹样在古代统称“织文”,省称“文”。《尚书·禹贡》:“厥篚织文。”孔安国传:“织文,锦绮之属。”《楚辞·招魂》:“被文服织,丽而不奇些。”汉王逸注:“文谓绮绣也。”后世则称其为“花纹”、“纹样”、“花样”或“模样”,也有称之为“图案”者。 

   高春明积十余年精力,辗转全国近三十个省、市数百家文博单位收藏机构以及民间藏家处,钩沉素隐,遴选出1200余幅经典图照,终成《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煌煌巨梓,系统而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发展状况和演变轨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仕女图刺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蟒纹刺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子孙龙纹织金锦(根据出土实物复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唐·宝相花纹织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战国·鸾凤纹刺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唐·凤凰纹织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团凤纹刺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汉·鱼纹织锦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著名平面设计家袁银昌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准确把握主题气氛,精巧运用视觉符号,图像还原严谨到位,把中国书籍整体装帧提升到一个高水平线上。
上一篇 : 中国传统艺术-根艺   下一篇 : 刀功墨趣留青雕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53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