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这种仪式由头人主持,主人要杀猪、宰鸡,将一个猪头和一只鸡送给主持仪式的头人。仪式在头人的主持下将一瓶酒、一碗饭和一碗肉放在寨桩前祭礼寨 神。然后再去佛寺中拜佛,之后再认亲。这次仪式实际就是男方认妻,女方认夫。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举行三次婚礼的人,往往在生下第一个孩子同时开始举行第二次婚礼。这次婚札有杀猪备办酒席的,也有只杀一两只鸡 请亲朋好友的,有些象汉族给孩子做满月一样,只是布朗人仍称它为婚礼。

男女双方同居之后,如果感情不好,举行过第一次婚礼之后,就不再举行什么仪式了。如果双方情投意合,感情很深,就必须再举行一次隆重的典礼,让新娘正式出嫁,到男家去当媳妇。举行这次典礼时男女双方都应备办较丰盛的酒席,请本 寨乡亲及男女双方的亲戚进行欢宴。然后由一班青年人把打扮 得花枝招展的新娘送到新家去,路上新娘应放声痛哭,用悲痛 哭声和自己的泪水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若不哭,父母会 感到伤心。到了丈夫家后,即举行典礼。典礼仪式是庄严的。 堂屋里布置两张铺着芭蕉叶的圆形蔑桌,桌面上摆着两段白布、两瓶米酒、两只煮熟了的鸡,桌上的礼物象征甜蜜幸福。成双 成对、白头借老,那对完整的鸡代表凤凰,是吉祥与美满的象 征。长者端坐正前方,新郎新娘一人伸出一只手按住桌沿,面 对长者而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也伸手按住桌子为新人祝 福、祈祷,然后便在新郎与新娘的手腕上拴上两缕白纱线。老 人们轮流着给新郎新娘拴线祝福。仪式结束后便宴请宾客、有些人家还请歌手唱歌祝贺。这个仪式举行之后,婚礼才算真正结束。
布朗族青年男女结婚需要举行两次婚礼。
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双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请媒人给女方家送去茶叶、盐巴等礼物。女方家收下后,男方就可以请祭司卜卦,选择吉日结婚。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要分别送给本村寨的长老草烟等礼物,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并邀请全村寨的人都去喝酒吃肉。结婚当天,男女两方都要杀猪置酒。热情款待亲朋好友和全村寨的乡亲。同时还要把剩余的猪肉切成许多小块,用竹片穿起来,全村寨每户送一心。猪心和猪肝则剁碎后煮进糯米饭中,请儿童们来吃,以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举行婚礼前,要置办最丰盛的酒席招待村寨长老、头人和族长,饭后再请他们主持婚礼,并请他伙为新郎新娘的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当象征着新郎和新娘和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要拿芭蕉叶包的一包饭和一包菜到佛寺去行滴水礼,请佛爷念经祷告和祝福。
布朗族青年男女婚前有充分的恋爱和交友的自由,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娘还要设宴款待自己交往过的男朋友们,以回忆过去的友谊,期望今后能友好相处,并接受男朋友们的祝贺。这时候,新娘和男朋友们都以歌声来问答和交流,并伴有铮铮的琴弦声,使婚礼充满别具一格的情趣和韵味。
结婚当晚,新郎新娘各住一处,并不同房。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新娘和女伴悄悄来到新郎的住处,推醒新郎,并带上早已准备好和东西,一起匆匆来到女方家。这时候,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楼门口,见女婿来到,把一件新上衣送给女婿。新郎则取出两支用芭蕉叶裹好的腊条插在门上,作为结婚的象征。这种习俗被称为"偷女婿",带有尽早拜谢女方父母的意思。新婚夫妇进入房间后,女方家早已宾客满座,新郎新娘要一一拜见,并接受老人们的祝福的拴线。
按布朗族婚俗,这次婚礼之后,新郎仍在男方家劳动、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则劳动、生活、居住在娘家。这样的生活一般要经过三年。这期间,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同时也属女方家庭的成员。三年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就可以举行第二婚礼。届时,妻子就携子女正式来男方家生活。个别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这三年内离异。
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其隆重程度要超过第一次。届时,新娘头上缀满鲜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众多送亲者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一路上要燃放鞭炮,高奏鼓乐,一派喜庆气氛。陪嫁的物品和财产有:茶树、竹蓬、猪、牛、铁锅、衣服、首饰以及自行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摩托车。这时候,新娘要啼哭。以表示离不开父母和兄弟姐妹。到了男方家后,婆婆在楼门口给新娘一条新筒裙,新娘把这条筒裙和第一次婚礼时母亲给新郎的上衣叠在一起,以示夫妻今后永不分离。送亲者们则同女方家一一清点和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并立字为凭。这亲者同时还拿出四对蜡条,让新郎新娘互相交换,以作为第二次婚礼的象征物。接下来,由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
仪式结束后,男方家盛宴招待宾客,大家喝酒吃酒,笑语喧哗,纷纷祝贺这对夫妻幸福美满,白首偕老。饭后,人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以示庆贺。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
布朗族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在订婚阶段,如双方不愿维持婚约,彼此送一串槟榔即可解除。如离婚,则女方不参加离婚仪式,由其父或兄代表。届时,提出离婚的一方杀一头猪,把猪肉分给全村寨的孩子们吃,让孩子们在村寨里大声宣告某某和某某已离婚。这样,民俗形式上的离婚就正式生效。也有剪断蜡烛表示离婚的。离婚时,妻子在夫家住不满三年的,可以将自己的财物带回;住满三年的,财物由男女双方平分。
断,生者和死者便断了夫妻关系。
布朗族婚俗:别具一格的婚礼
布朗族的婚礼一般都要举行三次,一般说来是头次婚礼简单,最后一次婚礼隆重。
第一次婚礼是在定情之后举行。当预定的婚期来临时,男方的亲戚朋友(一般是小伙子),带上鸡、肉、草烟、茶叶和米酒,把打扮一新的新郎簇拥着送到新娘家中,把女方的亲戚朋友请来吃一餐便饭,然后便在头人(现在由长者)的主持下拴线,即由头人、长者、亲友将一缕缕白线缠在新娘新郎的手腕上。有些地方不举行。从前,这种仪式由头人主持,主人要杀猪、宰鸡,将一个猪头和一只鸡送给主持仪式的头人。仪式在头人的主持下将一瓶酒、一碗饭和一碗肉放在寨桩前祭祀寨神。然后再去佛寺中拜佛,之后再认亲。这次仪式实际上就是男方认妻,女方认夫。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

举行三次婚礼的人,往往在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开始举行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有杀猪备办酒席的,也有只杀一两只鸡请亲朋好友的,有些象汉族给孩子做满月一样,只是布朗人仍称它们婚礼。
男女双方同居之后,如果感情不好,举行过第一次婚礼之后,就不再举行什么仪式了。如果双方情投意合,感情很深,就必须再举行一次隆重的典礼,让新娘正式出嫁,到男方家去当媳妇。举行这次典礼时男女双方都应备办比较丰盛的酒席,请本寨乡亲及男女双方的亲戚欢宴。然后由一班青年人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娘送到新郎家去。路上新娘应放声痛哭,用悲痛的哭声和自己的泪水来感谢父母的抚育之情。如若不哭,父母会感到伤心。新娘的痛哭声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新娘到了丈夫家后,即举行典礼。典礼仪式是庄严的。堂屋里摆着两张铺着蕉叶的圆形篾桌,桌面上摆着两段白布,两瓶米酒,两只煮熟了鸡。桌上礼物象征甜蜜幸福、成双成对、白头偕老,那对完整的鸡代表凤凰,是吉祥与美满的象征。长者端坐在正前方,新娘新郎一人伸出一只手按住桌沿,面对长者而坐。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从前是头人)也伸手按住桌子为新人祝福、祈祷,然后便在新郎与新娘的手腕上拴上两缕白纱线。老人们轮流着给新郎新娘拴线表示祝福。仪式结束之后便宴请宾客,有些人家还请歌手唱歌祝贺。这个仪式举行之后,婚礼才算真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