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定宁父子生活照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专注牙雕65年 呼吁政府重视和资助
广州民间艺术始终绕不开“三雕一彩一绣”。本期我们关注广东牙雕界唯一一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李定宁。今年80岁的他是牙雕世家第三代,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他仅念过私塾,却创作精品无数;更难得的是,他曾力主技术公开,互相抖家底;市场行情越来越好,他又在愁材料奇缺和传承无人,唯恐好时光悄悄地溜走,现在儿子李斌成在牙雕上也有所成,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因此,他最希望政府资助大学生学习这门千年绝技。
15岁学艺
一入此行弹指65载
李定宁生于牙雕世家。抗日战争前,祖父在广州市大新路开了一家制作象牙工艺品的店铺;父亲是牙雕艺人。15岁那年,他就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开始随兄长李定荣学艺,结果一干就是65年。他个人的艺术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在1956年,李定宁进入了“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被定为五级技工。用他的话说:“过去只可以‘偷师’,但即使是最差的一个,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二个转折点是1958年,李定宁的工作单位转为地方国营大新象牙工艺厂。他作为后起之秀,赴北京参加南北技艺大交流,学习仕女、花鸟的先进雕刻技法。这令他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传统的技艺需要继承,但更要突破,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归来后,他在广州牙雕通透玲珑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又吸收北京牙雕长处,并大胆加以创新,形成自己轻飘剔透的艺术风格。

作品《盛世乾坤》
得意之作
57层象牙球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李定宁进入单位的设计室后,大胆创新,通过镶、拼、驳等方法,组拼大型的作品,都令人几乎看不出拼接的痕迹。他的专长在人物雕刻,尤其是“精工仕女”的雕刻。多年来,他的得意之作确实不少,近期的当然要数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的《盛世乾坤》。它由李定宁大师亲自设计和主刀,前后花了30年时间,主体以巨龙喷出水柱衬托起龙珠(57层象牙球),象牙球上则以敦煌飞天仕女为主题,寓意中华民族的繁华盛世。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象牙球每层都薄如丝纸,且均为镂空雕刻,层层都是同心圆,灵活转动。
他说,层数达到50层的象牙球,每加一层,直径每加几毫米,难度就要翻好几倍,而且对材料的要求特别高。“象牙球都必须用一支完好的象牙来雕,直径17厘米,意味着象牙体积巨大而且韧性极佳,制作这只象牙球所用的是我们家传了四代、珍藏了过百年的一支非洲象牙,重达80公斤!”这样的佳品舍得出让吗?儿子李斌成宣称:“无价!镇馆之宝坚决不卖。”
其他的还有1989年以158万元创下当时牙雕作品最高价的《群仙祝寿》、荣获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的《丰收》、《天女散花》等,而他最新的作品将以孔子为题材。

作品《麻姑献寿》
牙雕匠人的三桩心事
1 自立门户或影响最新技艺交流发展
李定宁对记者介绍,他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自己有多少得意之作,而是他为推动广州牙雕改革所付出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作为厂里的业务负责人,李定宁深深体会到,要将行业的核心技艺发扬光大,有条件的应该改革家庭传承,要从单一的师傅带徒或父传子的模式走出来,一定要互相交流。
由于他很愿意将一些新的理念与同行交流,在厂里,叫李定宁为师傅的就有一百多人,有些还来自外地,慕名前来请教的。比如某个人原来不是做画舫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学会了造船,并不时拿着尚在创作的画舫请教主管业务的李定宁,李定宁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帮助他完善其作品,结果后来他就成了行业技术领头人。
“沟通很重要,不能太小气了。”李定宁对技工的状况了如指掌,一方面大胆培育新人,另一方面也很注意对人才的管理。当时厂里规定,工人要搞创作,都要画草图,经过设计室李定宁等的评估,修改加减才能拿到材料开工。但是有人不善于画图,只能勉强应付,这导致设计室没人看懂他的草图。但李定宁就会灵活处理,尽量让大家去尝试。
不过,李定宁说,同行们昔日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勇于交流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广州牙雕没有行业协会之类的统一组织,各人都自立门户,都专注于自己的家庭作坊,更缺乏横向的交流,对此,李定宁表示“无语”。
2 材料稀缺或令200年智慧沉淀失传
牙雕收藏市场这些年越来越旺,但牙雕的原材料越来越稀缺。1990年开始,我国作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正式执行此公约。由于非洲象牙制品不得在国际上流通,李定宁虽然贵为“国字号”大师,同样面临找不到原材料的困境。
2000年,李定宁到香港考察,发现世界上开始接受非洲象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猛犸象牙、河马牙、牛骨等雕刻的工艺品。李定宁也开始接受新材料,他近年来的作品大多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好的猛犸牙可以比得上非洲象牙七成的品质。”他说。
李定宁认为,广州牙雕工艺是经历200多年沉淀的智慧结晶。如今这门手艺到这辈人手上已经濒临失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4 年前,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对象牙贸易开禁,2009年,国家允许国内部分企业加工和销售象牙制品,李定宁所开的企业也成为了广东首批三家获批企业之一。然而,大家都在忧虑,联合国每隔9年就要重新审查是否允许流通象牙制品,所以2017年时,牙雕行业将再次面临生死的关口。
另外,在普通人的观念中,牙雕使用象牙会导致对大象的屠杀。采访中,李斌成多次澄清说广州牙雕和大象保护一点都不矛盾,“牙雕用量并不多,每年正常死亡的大象的门齿都能满足需要,只是有的国家浪费了材料,人们才有了误解。”

作品《渔家乐庆丰收》
3 良徒难觅渴望政府资助招收大学生
尽管儿子李斌成入行已有20多年颇有成绩,但让李定宁头疼的还是“良徒难觅”。最近几年,他总共培养了20多个初中生。但到如今,徒弟只剩一半,而且水平都是“半桶水”。直到现在,80岁的李定宁还要负责工作的最关键部分——设计和构图,只让学徒们雕刻。即便是这样,李定宁也希望他们继续坚持。他说,牙雕这行有个残酷的规律,一个学徒要成为一个熟练的工艺师一般要15年,“最起码10年才能看出对方是否能成才。熟练使用工具至少要3年。”而牙雕想要成为精品,文化和历史底蕴不可或缺,这也对工艺师的知识面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样一来,传承者自然就避不开大学生。其实,李定宁前几年就呼吁要在美术院校开班设课。谈到这里,李定宁就显得很无奈:即便一个月给出工资3000元,都没有大学生愿意来,大家都觉得看不到希望。何况,他们付不起这笔费用,还担心:万一不成才,损失岂不是太大了?这个问题直观地折射出了传承的困境。
但李定宁告诉记者,北京牙雕依靠政府投入资金,陆续在各大院校广收学徒,一些大师也带出了大学生徒弟。对此,李氏父子看得干着急,“外地有越来越多大学生入行了,如果广州牙雕还不奋起直追,几十年后可能就落后了。”李氏父子也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不能只是口头说说,不然千年的绝技就真的要失传了。”
广州牙雕要发展
保存特色最重要
李氏父子介绍说,牙雕总体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就是广州牙雕,可远溯至秦汉时期,明清时期,其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极度繁荣。其特点是制作着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技法而闻名,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整体布局热闹,喜繁花似锦,不留空白,而象牙球、画舫和龙船是三个主要的题材。北派作品喜欢大线条,力求简单和大气。
但近年来在很多场合,一些“专家”都在说:“怎么广州牙雕还是这么纤细繁琐,我几十年前看到的也是这样,没有一点变化。”对此,李定宁反驳道:“南北融合可以,但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否则广州牙雕就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