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雕刻艺术>>>竹刻>>>嘉定竹刻
 
 文章   发布文章 >>>
嘉定竹刻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30日 20时48分54秒   来源: 百度百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中国竹刻成为一种雕刻艺术品,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中。那时 的竹刻还只是用于仗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到了唐宋两代,竹刻范围逐渐扩 大,既运用于各种实用的物件上,更多的制品则供人欣赏,成为特种手工艺品。据北宋郭 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 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 行》诗两句,……其画迹粉描,向明方可辨之。”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竹刻工艺已达 到相当高超的技艺了。

历史

  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 江南竹刻工艺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 定派”更为繁荣。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 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他的儿 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评价很高。朱三松把父 祖辈的传统技艺又推进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 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 清代的封颖谷、时大经、张学海,等等。嘉定竹刻极盛一时。

特点

  “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据《嘉定县志》记述: “竹刻为艺术上精品,吾邑最负盛名,其为它处所不能媲美者,则为刀法。普通所用,以刻 字者为单尖,辟厚约分许,而削其一面,其口平,以角尖入竹,名曰行刀。而复以圆刀还 之,则为圆柱形。削其一端为斜面状,而圆其锋,故所入处,其底不深而平,此其为用, 能恰到好处,而字体之结构及转折之姿态,均能与书者相吻合,无牵强之弊。闽湘各地, 亦有竹刻者,然较之吾乡终不能及,既无此刀法也。”由此可见,嘉定竹刻的刀法独树一 帜,与各地不同。

  品种及技法: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的形制多适合文人口味,其品种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薰)、臂搁、插屏、抱对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其技法包括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原创性,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

流派

  嘉定竹刻是我国工艺品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竹,质地坚韧,身干挺拔,色体优雅,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文人们一直称它有高尚的德性。早在公元前一千余年,竹就成为古代诗人吟颂的题材,《诗经》中就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的名句。据记载,从明朝中叶起,竹刻艺术在嘉定、金陵逐渐形成两个中心,并分为两大派。嘉定的朱鹤和金陵的濮仲谦被公认为两大流派的创始人。可见上海嘉定的竹刻历史悠久,长期在祖国民间雕刻艺术中闪烁着光彩。

  明正德、嘉靖年间,以雕镂为业的朱鹤以刀代笔,以竹当纸,融雕镂玉石之技和书画之法于刻竹,始创以深刻为特点的嘉定竹刻。其子朱缨,书画全能,刻竹师承家法,有出蓝之誉。所刻古仙佛像,可与吴道子的画媲美。朱鹤之孙朱稚征(号三松),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刻竹更胜于父祖一筹。嘉定竹刻传至三松一代“器物愈备,技法愈精,声名愈盛,而学之者愈众”。秦一爵和沈汉川、沈禹川昆仲,以及汉川之子沈兼,刻竹因师从稚征而名闻遐迩。

  清康熙、雍正年间,嘉定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更趋新颖。他们与晚明刻竹名家一样,大都精于书画,并遵循应物造型,随类赋色的艺术法则,大多数作品达到极物之体、尽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清乾隆年间,嘉定竹刻流派纷呈。或以工细见长,或以秀媚清雅为主,或以生动传神著称,风格各异,各有所长,见之于史籍的著名刻竹家,不下五十余人。其中,首推周颢。其行草跌宕奇伟,山水竹石尽得宋人名家神髓;镂刻山水树石丛竹,不假稿本,自成丘壑,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意境深邃,时为绝品。他是嘉定竹刻二百余年承上启下独辟蹊径的大师。

  清道光之后,嘉定竹刻渐趋衰落,名家稀少,唯以时家后裔最为著名。时以成、时大经父子,刻阴阳文山水,遵前人规矩,清劲洒脱。时大经尤长于刻花果、酒杯之类。所制插屏、联对、珠盒、翎筒、图章、盛盘、奁具,工巧精雅独具一格。所创贴黄(将竹黄翻贴在竹器之外)为前人所未及。

  民国以后,嘉定竹刻渐趋滞销,产品以贴黄为主,高雅之作寥若晨星。八一三事变后,刻竹店相继歇业。唯时文秀斋约维持至1947年。

  新中国成立初,全县仅有潘行庸、叶田生等几位老竹人继续从事刻竹,赖以维持生计。1955年嘉定城区手工艺竹刻生产小组组成,是年底,有张迎尧等八位知识青年,入组从师学艺。

  张迎尧的《上冬学》笔筒1956年在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1981年,嘉定县工艺品公司建立由王威等组成的竹刻小组,着手培训竹刻艺人。1985年7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致信嘉定县人民政府,信中说:“嘉定竹刻历史悠久,有独到之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亟宜予以扶持和发展。”此后嘉定竹刻有了长足发展。1999年春,嘉定州桥法华塔下,新开了一家名曰“新篁馆”的竹刻店,由竹刻艺人张伟忠开设,生意兴旺,使嘉定竹刻重放异彩。

上一篇 : 竹簧刻《富春山居图》   下一篇 : 宝庆竹刻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嘉定竹刻】的第 17183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竹刻
顾珏之竹雕
嘉定竹刻
宝庆竹刻
梅兰竹菊人物
清明上河图
竹刻雅器如何重生
清代九龙五扇全竹雕屏风
竹雕版《清明上河图》共刻人物近3千
留青竹刻
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
 部落文章竹刻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清代九龙五扇全竹雕屏风
竹刻雅器如何重生
高尚远:一刀一竹一世界
竹雕:濒临失传的技艺
留青竹刻:守艺留青史竹刻彰吾姓
竹刻艺术:一物难求
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
竹雕收藏正走红:名家精品更受宠
雅致的竹雕笔筒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50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